近一周以來,資陽地區的天空總被烏云籠罩——強對流天氣與雷雨天氣接連登場,雷電裹挾著短時強降雨頻繁“到訪”。資陽市氣象臺數據顯示,這輪天氣過程中,近期多發短時強降水,且伴有雷暴大風天氣,具有雨勢急、雷電密的特點,給市民出行和居家安全帶來不小挑戰。面對多變的天氣,掌握科學的防護方法,才能為自己和家人筑起安全屏障。
戶外遇雷暴:這些“雷區”千萬避開
“今天下雨的時候沒有打雷都還好,前兩天,剛走到路口就聽到雷聲,手里的雨傘都不敢舉太高了。”24日上午,在雁江區萬達廣場處避雨的市民王女士說。雷暴天氣里,戶外每一個細節都可能藏著風險。
出行時盡量別帶金屬物件——雨傘的金屬骨架、鑰匙串、手表這些隨身物品,就像“引雷小天線”,容易吸引雷電;在戶外接打電話時,盡量遠離空曠地帶和電塔,大樹等較高物體,避免被雷擊的風險。
選避雨的地方更要留心。大樹、電線桿、路邊的廣告牌千萬別靠近,這些東西高過周圍建筑,就像“站在高處的靶子”,雷電最容易找上它們;要是在山上或樓頂,得趕緊往低洼處走,越高的地方越容易“被雷電盯上”。鐵柵欄、金屬門、鐵路軌道這些“硬家伙”也得離遠點,雷電一旦擊中附近,電流會順著金屬“跑”很遠,哪怕沒直接被劈中也可能觸電。
要是在河邊、魚塘邊遇到打雷,得像“趕時間”一樣往屋里跑。水是電的“好搭檔”,雷電劈到水里,危險會像水波一樣往四周擴散,哪怕站在岸邊也不安全。實在來不及躲進屋子,就先蹲下,把腳并在一起,別大步跑——這樣能減少“跨步電壓”帶來的風險,等雷聲小了再找安全地方。
居家防雷電:這些“細節”不能忽略
雷暴天氣里,緊閉的門窗不是“萬能盾牌”,一些被忽略的細節可能讓危險“鉆空子”。
先把門窗關嚴實,既能擋雨,也能防止“球形雷”——那種像火球一樣的雷電——飄進屋里。要是屋頂漏雨,得趕緊用盆接住水,別讓地面太濕,潮濕的地板就像“導電毯”,萬一有漏電很容易擴散。
打雷可以玩手機,但是不要在空曠的戶外玩手機,也不要在窗戶邊玩手機。手機主要是靠電磁波接收和發射信號,強度很弱并且不導電,所以手機本身并不引雷。一般情況下玩手機沒問題,但是如果在野外、大樹下或山上,人成了制高點,玩手機就會增加被雷擊的幾率。
雷電可能順著線路“溜”進家里。最穩妥的是把電視、冰箱、空調的插頭都拔下來,特別是老房子,線路老化更要注意,別心疼“重新插電麻煩”,安全比什么都重要。
洗澡也得“忍一忍”。金屬水管看著結實,其實可能“藏”著電——雷電擊中屋頂,電流可能順著下水管傳到自來水管里。哪怕是新小區,也別冒險在打雷時沖澡,等雷聲徹底停了再洗也不遲。
近一周的雷暴天氣雖讓人警惕,但只要記牢這些防護要點——戶外避開“高、尖、金屬”,居家管好“電、水、線路”,就能在多變的天氣里把風險降到最低。畢竟,平安度過每一場雷雨,才是對夏天最好的應對。
吳筱汐 實習記者 唐朕
來源:資陽觀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