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國氣象局發布《2024年全國生態氣象公報》,數據顯示,2024年全國植被生態質量指數達69.2,較常年(2000—2023年均值)增加7.0%,較2023年增長1.1%,為2000年以來最佳水平。
2024年全國≥0℃積溫較常年和2023年分別增加9.4%和2.3%,降水量較常年和2023年分別增加57.6毫米和82.7毫米。優越的水熱條件推動植被生態質量全面提升:
- 林區:全國林區植被生態質量指數較2023年增長2.4%,東北地區東部、華北北部林區生態質量顯著優于常年。
- 草原:全國草原產草量較2023年增加3.4%,內蒙古中部、新疆北部等區域草原產草量增幅達20%~80%。
- 荒漠區:北方荒漠化地區植被長勢優于常年和2023年,易起沙塵土地面積比例減少2.3個百分點,“三北”治沙工程成效顯著。
公報重點評估了“三區四帶”生態質量:
- 青藏高原生態屏障區:植被生態質量指數較常年和2023年分別增長10.4%和2.2%,但冰川消融速度加快,面積較2023年減少7.2%。
- 黃河重點生態區:植被覆蓋度較2023年增加2.1個百分點,鄱陽湖、洞庭湖水體面積分別擴大28.5%和70.6%,水土保持功能顯著提升。
- 北方防沙帶:降水偏多疊加大風日數減少,易起沙塵土地面積比例較2023年下降6.5個百分點,防風固沙能力增強。
2000—2024年間,全國99%的區域氣溫呈升高趨勢,64%的區域降水量增多。國家持續推進的天然林保護、退耕還林還草、“三北”防護林等工程,與氣候條件疊加,推動生態質量持續改善:
- 植被固碳能力提升:全國植被凈初級生產力平均每年增加3.2克碳/平方米,森林碳匯功能增強。
- 水源涵養功能增強:長江、黃河等流域涵養水量平均每年增加1~5毫米,北方防沙帶土壤保持量平均每年增加1~7噸/公頃。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