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人為了維護童年,拼了。
今年五月,永旺超市廣州天河城店傳出撤店消息。消息稱,這家永旺中國內地首店,將騰挪給永輝超市調改店。
傳言一出,平常在網絡上“佛系”的廣州市民,罕見地出現了憤怒的反對聲音。對于很多廣州人而言,進駐羊城近30年的永旺不僅是他們心里至今為止“最好逛的超市賣場”,更是難得的童年回憶。
事情很快出現了戲劇性的轉折。
6月底,永旺天河城店發布官方公告稱,店面將在7月起進行為期90天的全面升級改裝。同時,永旺(香港)百貨有限公司也在董事會公告中表示,永旺天河城店確認續租8年。
永旺沒走,廣州街坊的心放下來了,但傳統日系超市的危機卻沒有因為續約而消失。
29年前,永旺作為日系百貨的代表率先進入廣東,給世紀之交的國人帶來了市場化、精細化的新產品和服務模式。
近年來,隨著本土超市的擴張、以山姆等為首的會員制超市切入,以及即時零售的興起,永旺所代表的日式生活,在腹背受敵之下,濾鏡碎了一地。
一個問題擺在眼前:情懷之外,超市靠什么留住人?
在高度內卷的線下商超,要留住人——尤其是年輕人,靠情懷當然不夠。(圖/電視劇《我的后半生》)
“經濟上行時期的美”
據80后楊琴回憶,逛商超成為一種除了“買菜”之外的娛樂活動,是從永旺進駐廣州開始的。童年動漫里出現的波子汽水、壽司、文具等,從電視機里來到貨架上,讓她和同學們都感到非常新奇。
永旺品類齊全的生鮮及日用品、明亮整潔的賣場和賓至如歸的日式服務,也俘獲了楊琴父母的心。“我家里當時住在西關,但是每隔一兩周,爸媽都會專門帶我去天河城逛吉之島。”
1996年永旺以“吉之島JUSCO”之名進駐中國時,傳統社區菜場、小賣部等依然是國人食品、日用品采購的主流場域,商場也正在經歷國營改市場化民營的服務轉型階段。
彼時,天河城東門總是停滿打卡顧客的摩托車,吉之島也一度成為天河的地標,并以大灣區為據點逐步擴張到全國。
在世紀之交,國人隨著開放的腳步迎來第一次消費升級的黃金時期,新奇的進口商品、嶄新明亮的賣場和標準化的日式服務,無形中代表著一種更現代、新潮、高級的生活方式。
在經濟上行、充滿希望的年代,人們樂于為這樣的愿景買單。
盡管在2013年,永旺“拋棄”了吉之島的品牌名稱,統一更名為“AEON永旺”,但大部分廣州人依然堅持以“吉之島”稱呼它。(圖/IC Photo)
在楊琴的印象中,家庭采購從那之后,不再頻頻在小賣部、菜市場和社區地攤之間東奔西走。周末休息,一家人會一起到商超,吹著空調逛完一圈,就解決了一周的家庭日常需求。
吉之島在廣州開出首店時,星瑩剛開始念小學,父母在吉之島為她購買了當年風靡一時的寶可夢書包。由于日本動漫當年在中國熱播,寶可夢IP的火爆程度相比現在的labubu,有過之而無不及。
二十多年過去,星瑩依然記得,這個吉之島買的書包“讓全班同學都羨慕了很長一段時間”,“是一件很威風的事情”。
然而,盡管楊琴在永旺天河城店的閉店傳聞下,真情實感地表達了對“吉之島”(永旺)的懷念與支持,她也承認,自己已經很久沒有去逛過永旺了。
2010年左右,智能手機、移動互聯網和線上支付方興未艾,電商平臺的出現使線上零售成為可能,隨后,電商巨頭搶占市場的戰火也燒到即時零售。
2014年,美團、餓了么、百度外賣開啟巨額補貼的“燒錢大戰”,部分超市也加入戰局,倒逼傳統商超也加碼線上配送渠道。2020年才在內地所有門店鋪開自有App的永旺,顯然在新一輪消費方式變革中落了下風。
楊琴說,不僅是自己和同齡人,連她50后的父母也折服于線上零售的低價和便利。美團旗下的小象超市,以及叮咚買菜、樸樸超市等線上生鮮平臺,在社區地推上力度極大,地推專員甚至會教老年人如何使用平臺和優惠券。
雖然對永旺留有情懷,但門店數量的減少和消費習慣的變化,都在讓它逐漸淡出國人的生活——當然,也包括受其影響至深的廣東人。
年輕人并非不逛超市,
只是不逛永旺
年輕人不愛,中年人少逛,永旺的閉店潮,從多年前就已見端倪。
永旺目前在全國范圍內有400余家門店,比同為外資商超的沃爾瑪多出不少,與盒馬鮮生大致相當。但與此同時,永旺在北京、武漢、深圳等地開業多年的老店,近幾年紛紛關閉。
2023年底,營業了21年的深圳永旺首店結業。在此之前,位于深圳海岸城的十年老店和開業14年之久的新洲店都難逃結業命運。截至目前,深圳的永旺門店僅剩3家。
2025年5月16日,永旺豐臺夢樂城店也正式關閉,至此北京再無永旺超市,華北地區也僅剩天津和河北的5家店。
財報顯示,2024年永旺營收同比減少6.87%,凈利潤同比下滑79.2%至3.38億,總營收已經連續3年下滑。
其中,內地業務自2017年以來持續虧損。2024年全年,內地業務營收為43.39億港元,同比下滑4.68%,虧損約6586萬港元。
要知道,在同一時期,山姆和盒馬正在瘋狂圈粉新中產和年輕人,線下零售面對電商并非全無還手之力。
節奏落后,被認為是永旺陷入虧損困境的主要原因。
尼爾森IQ分析顯示,如今國內高密度住宅區的增加帶來了更多社區消費流量,僅2023年,國內社區店的數量就占到全國現代渠道(即區別于傳統夫妻老婆店、菜市場等傳統渠道的規模化、連鎖化、組織化的零售通路)的52%,相比2020年增加6%。
與此相對應的是,《2025中國零售渠道演變趨勢》報告顯示,中國線下零售渠道正加速向“小型化、生鮮化、折扣化”演進。
也就是說,店型小、密度高、覆蓋全,成為新一輪線下零售制勝的關鍵。社區小超市業態正在卷土重來。
同樣是從廣東走向全國的社區生鮮品牌錢大媽,正是社區小超市業態的贏家之一。公開數據顯示,錢大媽已在全國超30座核心城市建立近3000家社區門店,服務家庭超1000萬,會員人數突破2000萬。
2024年6月10日,當日早間,上海楊浦區控江路附近一錢大媽門店生意興隆。(圖/IC Photo)
與此同時,2021年,盒馬NB(NeighborBusiness)店型上線,同樣主打社區小超市業態,截至2024年12月底已經開出200多家門店。
反觀永旺,卻由于一直沿用的店型和選址策略,飽受高昂租金的困擾。
初入內地時,永旺仍然沿用在日本的選址和店型策略,瞄準城市核心商圈,主打一站式購物。早期,這樣的策略成功實現了與商圈的互相成就。在楊琴這一代廣州人心里,“天河城幾乎是被吉之島(永旺)帶旺的”。
多年以前,永旺帶旺了天河城。(圖/IC Photo)
但核心商圈的租金逐年遞增,永旺超市門店營業額卻持續下滑,坪效降低,經營成本居高不下。
在社交平臺上,網友吐槽永旺“兩頭不到岸”,既比不過山姆、Costco等大賣場的規模優勢,也不像盒馬mini、錢大媽等社區小超市一樣觸手可及。
不僅如此,隨著大眾——尤其是在今天既擔當消費主力也掌握網絡話語權的Z世代,對進口商品和外來文化祛魅,永旺初入中國時所創造的關于生活方式的想象空間,也正在坍縮。
BCG波士頓咨詢公司董事總經理章一博曾表示,“中產階級對于什么是好產品有非常深刻的理解……消費者更加理性,他不想再交智商稅,他希望有好的產品但價格更低。”
“不管國產進口,好用便宜就行”成為了主流,永旺過去所代表的美好生活優勢也被擊穿。
被眷戀的人情味
在Crystal反對永旺閉店的社交媒體動態下面,有超過1000位網友跟帖討論,表達對永旺的喜愛和不舍,也有人現身說法,表示“自己會持續支持永旺”。
感情之深、用詞之堅定激烈,讓外地網友詫異:“真的沒想到廣州人對這個吉之島(永旺)感情這么深。”
商場無情,超市品牌的洗牌常有,消費者大多唏噓一陣就過去。像廣州人對吉之島(永旺)閉店的群情激憤,并不多見。
小紅書上,網友紛紛發聲懷念吉之島。(圖源/小紅書截圖)
優秀的本地化和人文關懷,是廣州人懷念永旺時最常提到的兩點。
和已被線上超市“改造完成”的同齡朋友不同,星瑩至今仍保持著和丈夫定時去逛永旺的習慣。作為廣州本地人,她明顯能感覺到,近年來服務業的粵語含量越來越低。Crystal也說,逛線下超市時,大多數店員的面孔也越來越年輕,用粵語詢問時,某些品牌超市的店員會直接說“不好意思,我聽不懂”。
在“35歲魔咒”也波及商超時,永旺仍然會聘請本地的阿姨叔叔,因為他們能夠提供粵語服務。星瑩覺得,這讓她感覺更親切、更舒服。
對永旺本地化的高度肯定,還有網友公認的“最好吃的超市熟食”。食在廣州,廣州人對食材、口味的挑剔眾所周知。多位消費者不約而同地對《新周刊》提起,永旺的豬頸肉、烤雞、涼拌菜、便當等的味道很好。Crystal更是直接將其稱為“熟食天花板”。
永旺的熟食區多年來一直是消費者的最愛。(圖/記者攝圖)
廣州人想要留住永旺的另一個重要原因,是這里還有大都市里正在消散的人情味。
在逛其他連鎖超市時,星瑩偶爾會發現,工作人員的服務水平參差不齊,甚至有人在賣場玩手機,這種情況她在永旺從未見過。穿梭在賣場里找商品時,永旺的售貨員阿姨總會態度溫和地放下手里的工作,指引你到貨架跟前再離開。“現在很多超市的售貨員就只會遠遠地指一下,我到了附近的區域還要再仔細找一次。”
和很多超市一樣,每天晚上永旺也會迎來當日的生鮮清貨打折時間。一件被反復提到的小事是,接近清貨時間時,永旺的售貨員阿姨會提醒顧客,可以晚一點再來打標簽,這樣劃算一些。
事實上,幾塊錢折扣并不會引來惡意的“羊毛黨”,卻能在顧客的心里種下一顆溫柔的種子。
不管是廣州人對永旺的留戀與支持,還是社區消費流量的上升、強勢線上平臺布局線下的新動作,都證明“線下零售已死”是一個悖論。不管觀念和載體如何變化,人們始終需要社區,需要本地生活。
誠然,商業社會有其客觀規律,消費者的“長情”若不能轉變為實際的“選擇”,其實并不那么牢固和值錢,對永旺目前的困境也無太多幫助。
但面對紛紛攘攘的閉店風波,廣州人所表達出的執著和支持,也讓我們看到了商業中的人情味,大概也能給迷惘中的永旺帶來一點小啟示:理解人、靠近人。
作者 | 岱安 編輯 | 安菲爾德 運營 | 七七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