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外媒頻傳,特朗普和普京可能會在北京會晤,俄羅斯首次正面回應這一問題。
7月21日,克里姆林宮發言人佩斯科夫告訴記者,普京正在為訪華做準備,但并未聽說特朗普也要去北京。不過,如果特朗普“碰巧”也在那里,不排除在北京與他會面的可能。
從克宮的表態不難發現,對于美俄領導人在北京會晤,普京并不排斥,甚至還有些期待。那么,這是否意味著“雙普”會在北京會晤?最大變數又是什么?
“雙普”大概率不會在北京會晤
自特朗普上任以來,美俄領導人一共通話6次,算下來,平均一個月一次,這個頻率放在全世界都是少見的,但至今沒有線下見過面。最接近的一次,是5月份俄烏在土耳其的會談,特朗普甚至說,只要普京到場,他也會親自現身,結果撲了個空。
如今克宮表了態,似乎只要特朗普9月3日出現在北京,就有會面可能。然而實際情況并非如此,佩斯科夫后面還跟了一句話,美俄會晤是可能的,而且勢在必行,只是時間問題,必須要在大量工作完成后才能舉行。換句話說,現在時機未到。
那什么是“時機”?就目前而言,現在似乎不太合適。
最近一段時間以來,特朗普對俄態度日趨強硬,從2月期待與普京會面,到3月表示對普京“感到失望”,5月稱普京“瘋了”,7月又向烏克蘭追加武器援助。7月14日,特朗普向俄羅斯發出“50天停火通牒”,威脅對俄征收100%關稅。
俄方不吃特朗普“50天通牒”這套
俄方對此態度冷淡,不僅繼續推進烏東夏季攻勢,梅德韋杰夫還嘲諷這是“政治作秀”,佩斯科夫則表示,俄方已習慣特朗普的強硬措辭,將繼續按自身節奏解決沖突。普京還派外長拉夫羅夫訪華與中方溝通,足見俄羅斯在對外交往中,對華關系是排第一位的。
在美國國內,對于特朗普“在中國與普京會面”,更是諱莫如深,《國會山報》甚至稱此舉有損美國榮譽。由此得出一個結論,當下美俄領導人并不具備會面的條件。
不過有一個點很有意思,特朗普是在7月14日給俄羅斯下達“50天通牒”的,從這天算起,50天以后正好是9月1日。猜測一下,在特朗普看來,若俄羅斯能“懸崖勒馬”,美俄便能皆大歡喜,自己參加9.3閱兵也有面,反之只能得個沒臉,不如不去。
站在中方角度,雖然外交部的回應很模糊,“目前沒有可以提供的信息”,但九三閱兵如此盛會,我們肯定是會請特朗普的,畢竟中美二戰確實合作過,共同對抗法西斯,領導人同臺可傳遞“維護戰后秩序”的信號。至于來不來,就是美國人自己決定了。
俄烏本周末舉行第三輪談判
不過現在距離9.3閱兵還有些時日,一切都有變數,俄烏已經確定將于本周末,在伊斯坦布爾舉行第三輪直接談判,中美也將于八月中旬,舉行新一輪貿易談判。或許特朗普能否訪華,起決定性作用的,就是這兩步。
至于西方媒體的爆料,明顯是帶著試探,他們想知道特朗普是否會在9月訪華,美國對待中俄態度是什么,自己需不需要做出調整。
而中俄的回答,雖然截然不同,但都指向一個答案,不管特朗普想訪華還是與普京會面,只有雙方關系改善到一定程度,才能推進下一步。從美方行動來看,他們似乎并沒有領會到這一點,否則也不會三番兩次拿“二級制裁”說事。
最新消息顯示,美財長貝森特在接受采訪時透露,準備將俄羅斯石油和關稅問題,一起納入與中國的貿易談判中,購買俄羅斯和伊朗石油的買家,最高可能面臨100%的二級關稅。顯然,特朗普準備同時對中俄“開戰”。
是否訪華取決于美方
基于這些情況,特朗普訪華的概率可能比較低,即便最終去了北京,中美領導人會晤是必然,至于“雙普”,實現正式會晤的可能性不會高,更可能的是非正式互動。而中國作為東道主,將繼續以中立姿態提供對話平臺,但不會主動促成美俄和解。
總而言之,特朗普來與不來,都不會影響中國的大事。反倒是美方,面對關系越發緊密的中俄,若依然想著分而治之,只會越來越被動。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