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歲的世紀老人余鳳治,家住仙游縣游洋鎮游洋村,除了耳朵有點背,行動有點不利索外,其他方面總體還行。在天氣晴好時,她會在房前屋后的菜園里拔草、除蟲……
余鳳治育有5個子女,兩個兒子不幸英年早逝,大女兒已年近八旬,最小的女兒張阿花也已70歲。
“現在的生活比以前不知要好多少!”回憶自己的人生履歷,老壽星感慨萬千。在那缺衣少食的歲月里,失去家庭頂梁柱的她,與5個子女相依為命。為了養家糊口,她起早貪黑,忙完家里忙地里,做飯、洗衣、種地、打柴,里里外外都是一把好手。她既不叫苦,也不喊累,好不容易把幾個孩子拉扯大。
余鳳治老人一生操勞,現如今可以樂享天年,可她總是閑不下來。白天不是在房前屋后拔枯草,就是撿拾柴火。子孫們一再勸她不要去做這些活兒,可她卻說,要是不活動,就會覺得骨頭“癢癢的”,渾身酸痛,適當做些手工活,不僅能鍛煉身體,而且會促進血液循環,增加飯量……除了拔草之類的活,余鳳治每天堅持在自家庭院里散步,伸伸手,彎彎腰。
余鳳治從不挑食,以素食為主,大多吃自家地里的蔬菜,較少吃大魚大肉。她盡量做到定時定量,從不暴飲暴食,再好吃的東西也只吃到八分飽。早餐一般在早上7時許,一個水煮雞蛋、一碗稀飯;中餐通常在11點半,一小碗米飯或線面配魚肉湯;晚餐大多在傍晚6時許,一小碗米粥配青菜、蝦米、豆腐乳。
余鳳治的作息比較有規律。春夏時,大多早上6點起床, 秋冬季節則是在6點半左右,中午午休一個小時。晚上吃過晚飯,看一個小時電視,8點半上床睡覺。
與人為善,以鄰為伴是余鳳治為人處世的基本原則。她的女兒阿花說,老母親心胸寬闊,肚量大,從來不會因家庭瑣事與子孫計較,更不會較勁。即便偶爾也有磕絆的時候,也不會往心里去。老人與鄰里之間和睦相處,不會因雞毛蒜皮的事而得理不饒人,大家相安無事,彼此安居樂業。
子孫孝順也是老人健康長壽的一個原因。為了讓老人家吃好,子孫們除了保證三餐營養均衡外,還不斷變換花樣。針對老人咀嚼及消化功能差的特點,食物務必做到爛熟。此外,子孫們也會經常給老人家買來各種營養品。為了不讓老人感到寂寞孤獨,子孫們平時除了經常陪老人家看電視外,還特地從城里買來影碟機、影碟片,讓她過把莆仙戲癮,而且還抽空陪老人聊天,跟她講外面精彩的世界,既讓老人耳目一新,又讓她開開心心。家里要是有什么喜事,都要跟老人家商量,讓老人家覺得自己不是多余的人……
來源:莆田晚報 全媒體記者 錢碧云
責編:徐寅生
編審:崔玉輝
審核:嚴紹香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