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柵板翻轉脫落的瞬間,六具年輕軀體在浮選槽上空劃出短暫的拋物線。規格1.2m×3m的鋼格板,一側固定角鋼的陳舊性裂紋如同命運埋設的密碼,在集中載荷下達成了最后的斷裂條件。下方等待著他們的,是密度三倍于水的礦漿泥潭——含有捕收劑、起泡劑的化學沼澤,呼吸一口便足以燒穿喉管。
所謂“溺亡”,此刻顯露出它精妙的修辭本質。
一、裂縫生長史
焊縫不會說謊。當事故調查組的光學儀器對準斷裂面,陳舊性裂紋的氧化層在顯微鏡頭下袒露無遺——這道傷痕已在金屬肌理中潛伏多時,靜候著某個承載超限的瞬間。耐人尋味的是,就在今年二月,企業公眾號喜氣洋洋宣布“順利完成一二系列混精二層平臺地面格柵板更換”,配圖里工人擦拭著嶄新的“零事故”錦旗。
安全規程白紙黑字要求著“季度點檢、半年測載、年度更換”。現實卻是:老師傅拎著扳手敲敲打打便算檢測,平臺未設承載標識,更無人員限流措施。當五十多名師生涌入車間時,浮選槽上那塊1.2m×3m的死亡陷阱,正默默計算著站立人數。
就在悲劇發生前十二天,選礦廠會議室還回蕩著安全生產委員會的莊嚴宣示:“深刻吸取事故教訓……強化隱患排查整治”。主席臺上的麥克風余溫未散,車間里的金屬疲勞已進入最后倒計時。
二、錯位的齒輪
遇難學生中,有位湖北山區的青年。他帶著助學貸款走進東北大學礦物加工工程本博班,筆記本扉頁寫著:“學成歸鄉改造老舊礦場”。命運卻讓他在烏努格吐山的浮選槽里,親歷了比家鄉礦場更荒誕的安全潰敗——這里年凈利潤22.8億元,卻吝于給參觀通道加裝護欄。
更具諷刺的是,《教學實習安全協議》的簽字欄墨跡鮮亮,條款里卻找不到“現場監護”、“限員措施”、“應急流程”的字樣。這份薄如蟬翼的契約,成了校企雙方心照不宣的免責道具。當帶隊老師拖著斷腿從醫院醒來,他簽過的安全承諾書正在檔案袋里漸漸發黃。
三、零的魔術
“2024年浮選車間安全生產事故為零。”這行鎏金標語在企業官微懸掛了五個月,直到格柵板翻轉的巨響將它震落。7月24日下午,當記者試圖截取這則光輝記錄時,頁面顯示“內容已被發布者刪除”。
數字游戲向來是安全報表的魔術道具。2021年呼倫貝爾應急管理局揪出的27條隱患,在年終總結里化作“風險管控卓有成效”;2024年未批先建挨罰51.8萬元,財報注釋寫成“合規性整改支出”。當裂縫在鋼板上悄然延伸,會議室里的掌聲正為又一輪“零事故”表彰雷動。
直到六具遺體從礦漿中撈起,魔術師的幕布才被撕開——分管安全的副總、車間主任、當日監護員被刑拘時,他們胸前的“安全生產先進個人”徽章還在抽屜里幽幽反光。
四、賠償方程式
企業法務部的計算器開始跳動。依據《工傷保險條例》與《生產安全事故賠償辦法》,六個年輕生命的價值被拆解為:喪葬補助金、供養親屬撫恤金、一次性工亡補助金。中金黃金的公告里,“深表歉意”的賓語精妙地鎖定為“社會影響”,而非死亡本身。
內蒙古的提級調查組進駐時,浮選車間已全線停產。但烏努格吐山的銅鉬礦脈仍在延伸,財報上跳動的凈利潤曲線,終將覆蓋這次事故的折舊計提。東北大學宣布暫停礦山實習的次日,校企合作的五年規劃仍在檔案柜里靜靜躺著——產學研的齒輪,遲早要重新咬合。
當焊槍虛掠過鋼格板的接縫,當安全規程淪為墻上的裝飾畫,那道潛伏的裂紋終將在某個不經意的承重時刻撕開偽裝。涉事企業三人被刑拘的通報下,網友的質問在風中打轉:“若安全真被奉為圭臬,何須提級調查才窺見焊縫的謊言?”
過世的六位大學生,再也等不到開學季。礦漿池的漩渦平息后,唯見賠償協議上的數字在無聲游走,而寫滿“零事故”的錦旗,正在證物袋里慢慢褪去金漆。
新聞來源
《內蒙古自治區成立中國黃金集團內蒙古礦業有限公司“7·23”事故調查組》
記者從內蒙古自治區中國黃金集團內蒙古礦業有限公司事故調查組獲悉,為盡快查明原因、明確事故性質、提出整改措施,自治區政府成立事故調查組,對這起事故提級調查。目前調查組已進駐事故現場,開展相關工作。
7月23日,中國黃金集團內蒙古礦業有限公司烏努格吐山銅鉬礦選礦廠發生一起6人死亡、1人受傷的事故。(新華社)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