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9日,河南廣電都市生活事業部的花樣小記者們來到了太古可口可樂工廠。對于平時只能在超市貨架上看到可口可樂的小朋友來說,這次能走進工廠,探索可口可樂背后的秘密,實在是非常難得的體驗。跟著講解老師的腳步一路走下來,大家不僅看懂了可口可樂的故事,更在一個個小驚喜里,摸到了品牌的 “脈搏”。
走進一樓大廳,文化背景墻和榮譽墻就成了 “第一站課堂”。講解老師指著墻上的圖文,把可口可樂的企業文化講得生動又好懂 —— 從 “用飲料連接快樂” 的初心,到多年來獲得的社會責任獎項,那些印在墻上的文字,突然變得有了畫面感。
跟著講解老師往樓梯間走時,腳下的玻璃池里突然傳來水聲 —— 原來這里養著一尾尾小金魚,水是工廠處理后的中水。“用廢水養魚?” 這個細節讓大家忍不住蹲下來看,也突然明白大廳里 “環保獎” 的意義。再往上看,每層樓梯拐角的品牌墻更讓人驚訝:可樂、雪碧、美汁源果汁的標志展現在眼前,“原來這些常喝的飲料,都是一家人啊!”
走進可口可樂博物館,上百件紀念瓶像 “時光標本” 一樣排開:玻璃的、陶瓷的、金屬的,有的印著百年前的老廣告,有的帶著世界杯的賽事標志。?
轉到文化藝術連廊,墻上的時間軸從 1886 年潘伯頓醫生的第一瓶配方開始,一路講到現在 —— 不只是 “飲料發展史”,更藏著潮流密碼:瓶身和涂鴉藝術家的合作款、和時尚品牌聯名的限量包裝、甚至和游戲 IP 結合的卡通瓶。這時候大家才真正體會到:它早就不只是一瓶飲料,而是能和各種文化碰撞出火花的 “潮流符號”。
轉過連廊,就到了最讓人期待的生產線參觀區。在講解老師的帶領下,大家依次看到了四條不同的生產線,?“為什么有的線快有的線慢?” 有小記者提問。講解老師笑著指了指機器上的顯示屏:“瓶裝和罐裝的材質不同,灌裝標準也不一樣,但不管快慢,每一瓶都要經過‘重量檢測’和‘密封性測試’。” 大家盯著屏幕上跳動的數字,突然明白:超市里隨手拿起的一瓶飲料,背后藏著這么多 “較真” 的細節。?
隨著品嘗環節的結束,這次難忘的可口可樂工廠參觀之旅也接近了尾聲。小朋友們帶著滿滿的收獲和快樂,依依不舍地離開了工廠。相信在他們的心中,可口可樂已經不僅僅是一種飲料,更是一段充滿歡樂和知識的美好回憶。也許在未來的某一天,當他們再次拿起一瓶可口可樂時,會想起這次奇妙的工廠之旅,嘴角不自覺地上揚,感受到那份獨特的快樂。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