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普通人的認知中,考上清華北大已經是最難的事情了,殊不知還有比考上清北難度更高的選拔——空軍飛行學員的選拔堪稱中國最嚴苛的人才篩選機制之一,淘汰率高達98.7%。
可就是這么難的考試,也總有人能突破層層選拔,成為最終上岸的佼佼者,杭州少年王梓洋就是其中之一,王同學憑借608分的高考成績和出色的身體素質,最終收到了那份會彈出殲-20模型的特殊錄取通知書。
據了解,通過空軍飛行學員選拔并且被錄取的學生,將有機會享受專機接送入學的頂級待遇,而在這份榮譽背后,是一場常人難以想象的生理與心理極限挑戰(zhàn)。
浙江王同學被錄取,選拔過程令網友感慨:真是比上清北還難
去年全國有23萬名學生報名空軍招飛,但僅有1000余人能夠通過初步篩選進入體檢環(huán)節(jié),這個篩選比例意味著,99.5%的報名者連初檢現場都無法踏入。
而招飛選拔的嚴格程度也遠超普通高考,因為它不僅考察學業(yè)成績,更要評估身體各項指標是否能適應高空極端環(huán)境。
空軍招飛體檢包含多項嚴格的測試項目:抗眩暈測試要求考生在電動轉椅上2分鐘內旋轉90圈,隨后還能保持直線行走;低壓艙挑戰(zhàn)模擬5000米高空缺氧狀態(tài),考生需在這種情況下完成復雜計算;神經反應篩查則要求在0.3秒內準確辨識儀表盤上數十個數據變化。
在這些測試項目中,許多考生在轉椅測試后直接昏厥,更多人則卡在眼底篩查環(huán)節(jié),因為現代戰(zhàn)機對視力的要求近乎苛刻,連視網膜血管形態(tài)都在檢測范圍內。
可就是如此嚴格的選拔,標準也在不斷提高,到了2024年,空軍招飛選拔標準進行了調整,文化課權重提升了15%,特別是物理單科要求達到90分以上。
可即便如此,人才輩出的中華大地依舊存在著有志青年通過層層選拔最終被錄取,王梓洋同學就是典型的代表,但這份榮譽,也與他長期以來的付出密不可分。
每天3000米的跑步訓練、腳底的血泡逐漸變成老繭、這種堅持不懈的體能訓練,也只不過是幫助王同學邁過體能訓練這道基礎門檻的前提而已,通過王同學的口中我們得知,原來飛行員的選拔還有這樣“獨特”的考察方式。
在面試中,一位考官突然掀翻桌子,這種在其他考試中幾乎不可能看到的景象,卻 空軍飛行員的面試中上演了,而這樣做的目的,也是為了觀察考生在突發(fā)狀況下的應激反應,以便于選拔出在壓力下能保持冷靜的人才。
你今日規(guī)避的風險,就是明日戰(zhàn)友的生死線
雖然近些年來空軍招飛規(guī)模有所擴大,但對于人才的選拔標準卻沒有放松,甚至就如同前文提到的那樣,標準反而更高了,或許一些家長好奇:為什么選拔飛行員會對文化課的要求那么高呢?
其實飛行員的選拔強調的是一種全面發(fā)展的人才培養(yǎng)模式,不僅重視學業(yè)成績,還關注身體素質、心理韌性和職業(yè)認同感。這種多維度的選拔方式,旨在選拔出各方面都達標的優(yōu)秀人才。
而對于物理成績和總成績的嚴格要求,還有一方面很重要的原因在于:當今空戰(zhàn)已進入“算法對抗”時代,去年金頭盔比武的冠軍機組最突出的不是飛行技巧,而是運用數學建模成功預判了對手的電子干擾頻率,而這種能力恰恰需要扎實的理論基礎和出色的邏輯思維。
在人工智能快速發(fā)展的今天,盡管技術日新月異,但人的判斷力、應變能力和責任感仍是無法完全替代的。
當算法遇到前所未有的情況,當通信受到干擾,最終的決策仍需依靠飛行員的專業(yè)素養(yǎng)和使命擔當,他們不僅是戰(zhàn)機的駕駛員,更是國家意志的執(zhí)行者和捍衛(wèi)者。
“你今日規(guī)避的風險,就是明日戰(zhàn)友的生死線。”當運-20的渦扇發(fā)動機在跑道上轟鳴,王梓洋們肩負的不僅是個人理想,更是國家的重托。這些經過層層選拔的少年將用青春丈量祖國領空,用神經元編織防空天網,守護億萬同胞的和平生活。
(所有圖片均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