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掃毒風暴》自開播以來,因高能劇情、藝術化表達、演員陣容等多維度表現,在暑期劇集中獲得廣泛關注。在時代背景、動蕩江湖的質感下,這部劇主線清晰,群像出彩,平衡了警匪之間觀看性,也讓這部劇的警示意義不被磨滅。
劇中段奕宏所飾演的林強峰是一名臥底宛北歸來的緝毒警察,回歸組織的第一天就申請加入禁毒支隊直接工作,這看似平淡的一幕,實則心中埋著對抓捕毒梟的極致執念。根據時間線梳理,林強峰在宛北臥底期間,和戰友李百川(高峰飾)一同深入毒巢,卻因行動中露出馬腳,李百川為保護林強峰慘遭毒販非人折磨,在林強峰眼前吞槍自盡。目睹戰友慘死,心中的傷疤早已無法抹去,帶著這段經歷歸隊的他呈現出極不一樣的警察狀態。而這外化的表現,是段奕宏對林強峰的演繹——突破傳統英雄敘事,勇敢構建“創傷后人格異化”演繹。
有人質疑,為什么段奕宏在演繹這個人物時,有頗多“神經兮兮”的小動作,在作者看來,這些可以理解,是他內心不安、波動的外化表現。林強峰在宛北那段游走在生死一線的時間肯定是高度緊繃、時刻模仿毒販行為的,這也可以解釋回歸警隊后一時間很難抽離,這個過渡期一定會有吊兒郎當、滑頭不著調、特立獨行的表現,一旦有了這層解析,便逐漸走進了這個角色。
段奕宏在采訪中說,在警匪故事里,一定是反派先犯事才有正派出現。在大眾都在表達反派爽、刺激的環境下,如何讓林強峰從臉譜化的角色脫穎而出,這就是段奕宏的考量:機械拎起的茶包是對周遭環境試探的表現,便衣隨環境變化時而滑稽時而嚴肅是臥底多年“身份隨意變化”的表現。他無時無刻在個體與環境中間找尋一種平衡,仿佛在合理化自己出現在任何環境里的原因。于是,這就讓林強峰活成了一個逼自己不得不適應環境的「葉蟲」。
關于結尾中主角落幕的一瞬間,第一次看的時候會想,為什么主角會選擇一個如此“匆匆”的方式下線,稍微回味一下后發現,緝毒警何必是英雄?社會環境對這個職業的解構是“英雄”嗎?每一次行動都無法預判成功率和安全率,如果觀眾暫時放下“緝毒警該怎樣”的預設,回歸到職業高危和突發性上,或許就能理解刀尖舔血、沒有明天的人有著何等緊繃的精神。被段奕宏演繹的 “怪異”行為終究成為了林強峰悲壯收尾的生命圖騰,也讓他從“討厭鬼”長成了觀眾心底的意難平。
段奕宏飾演的林強峰,看似浮夸的表演之下,更精準地剖開緝毒警的高危性和悲劇性,一個經歷生死、帶著根本克服不了ptsd、把有風險、有價值的死當成最終歸宿的人,瘋一點,又如何呢?很想跟大眾說,給林強峰一點時間,讓他從一些人口中的“油膩怪物”成為住進心里烈士陵園的普通緝毒警吧!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