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人生是本難懂的書,翻了一輩子也未必能明白。但有時候,幾句話就能點醒夢中人。今天要說的這五句話,像金子一樣珍貴,不知道在多少迷茫時刻照亮過前行的路。
第一句:能改變的去改變,不能改變的去接受
老張頭六十多了,種了一輩子地。年輕時總想著要改變村里窮困的面貌,可幾十年下來,發(fā)現(xiàn)有些事不是光靠努力就行的。后來他明白了這個理兒:能改變的就使勁兒改變,實在改變不了的就學著接受。
這話聽著簡單,做起來難。就像我們常說的"命里有時終須有,命里無時莫強求"。但這不是要人認命,而是讓人分清哪些該拼命,哪些該放手。隔壁李嬸總抱怨兒子不結婚,天天催,結果兒子躲得更遠。后來想通了,兒孫自有兒孫福,管太多反而壞事。
心理學家說,人之所以痛苦,常常是因為在不能改變的事情上耗費太多精力。學會區(qū)分這兩者,生活能輕松一大半。
第二句:別把自己太當回事,但也別太不把自己當回事
王師傅在廠里干了一輩子鉗工,退休那天說:"我這輩子最大的心得就是別把自己看得太重,但也別把自己看得太輕。"這話有味道。
把自己看得太重,容易端著,活得太累;看得太輕,又容易被人欺負。就像秤砣,得找準那個平衡點。小區(qū)門口修自行車的老劉,手藝好但從不擺架子,誰來了都笑呵呵的,可要是有人想少給錢,他也絕不含糊。
有個大學教授說過:"在天地間你不過一粒塵埃,但在你自己的世界里,你就是全部。"這話說得在理。做人啊,既要有自知之明,也要有自己的骨氣。
第三句:健康是1,其他都是后面的0
老趙以前是工作狂,四十多歲就當上了公司副總,可去年查出胃癌,現(xiàn)在整天在醫(yī)院跑。有次在公園碰見他,他說:"現(xiàn)在才明白,什么功名利祿,沒有健康都是白搭。"
這話老生常談,可不到生病的時候,很少有人真往心里去。看看醫(yī)院里那些病人,哪個不是后悔沒早點注意身體?可等明白了,往往已經晚了。
有個百歲老人被問長壽秘訣,就說了一句:"該吃吃,該睡睡,別跟自己過不去。"多簡單的道理,可現(xiàn)代人偏偏最難做到。手機放不下,熬夜成了習慣,吃飯隨便對付,這不是跟自己過不去是什么?
第四句:活在當下,別總是等明天
"等退休了就去旅游""等孩子大了就輕松了""等有錢了就..."我們總在等,可生活不在別處,就在此時此刻。
鄰居馬大姐總說等孫子上了小學就輕松了,結果孫子上了小學又要操心功課,等上了中學又擔心早戀...一輩子都在"等",從沒真正輕松過。
佛家講"當下即是",不是沒有道理的。昨天已經過去,明天還沒到來,能把握的只有現(xiàn)在。就像喝茶,不想著下一口,專心品這一口的滋味,才是真會喝茶的人。
有個實驗說,人平均每天有47%的時間在想與當下無關的事。這不是浪費生命是什么?吃飯時好好吃飯,走路時好好走路,看似簡單,能做到的人卻不多。
第五句:善良是最聰明的選擇
樓下開小賣部的老周,從不缺斤短兩,有時候老人忘了帶錢,他還讓人先把東西拿走。別人笑他傻,可他的生意卻是整條街最好的。
善良不是軟弱,而是一種智慧。你對別人好,別人不一定記得住;但你若對人不好,別人一定記得清清楚楚。日久見人心,路遙知馬力,時間長了,誰是真心誰是假意,大家心里都跟明鏡似的。
科學家做過研究,善良的人更長壽,更快樂。這不是巧合,而是因為善良的人心態(tài)平和,人際關系好,自然活得舒坦。老話說"積善之家必有余慶",不是迷信,而是生活經驗的總結。
這五句話,像五把鑰匙,能打開生活的很多鎖。不一定馬上改變什么,但記在心里,遇到事兒時想一想,或許就能少走些彎路。
人生說復雜也復雜,說簡單也簡單。有時候困住我們的不是生活本身,而是看生活的眼光。換個角度,也許就能看見不一樣的風景。
金子般的話不需要多,幾句就夠用一輩子。重要的是真的聽進去,真的去做。知道再多道理,不實踐也是白搭。就像學游泳,在岸上比劃得再好,不下水永遠學不會。
生活這本書,每個人都在寫自己的版本。有人寫得精彩,有人寫得平淡,但無論如何,能夠明白這幾句話,至少不會寫得太差。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