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根譚》有言:“心寧則智生,智生則事成。”
面對他人的批評與指責,我們一定要保持冷靜的情緒,讓心安住,不失方寸,智慧方能油然而生。
當有人得罪你,欺負你時,最好的反擊不是爭辯和生氣,記住這三句話,你就贏了。
01 不計較,微笑離開就好
楊絳曾說:“在烏鴉的世界里,天鵝也有罪。思想不在一個高度,尊重就好;三觀不在一個層次,微笑就好。”
面對他人的攻擊時,不必計較,微笑離開就好。
在電視劇《父母愛情》中,主人公江德福年過五十,在一次單位的活動中,有個年輕干部仗著自己有點文化,不把江德福這個沒多少文化的領導放在眼里。
年輕干部對江德福的言語間充滿了輕視和挑釁,故意在眾人面前讓江德福下不來臺。
江德福并沒有因此生氣發火,也沒有和他當場理論計較。
他只是微笑著,用幾句幽默的話輕輕帶過,然后從容地離開現場。
江德福的不計較和微笑離開,展現出了他作為年長者的大度和智慧。
同時,江德福也贏得了周圍人的尊重。
人過五十,如同站在人生山巔回望來路。
他人的得罪與欺負,不過是山腳下揚起的塵埃。
不計較,是站在高處對塵埃的俯視;微笑離開,是向著更高處的攀登。
如此,便是在人生的高度上打開了新的格局。
02 不生氣,不必為了他人的錯誤而懲罰自己
在一次社區組織活動中,李阿姨因瑣事被鄰居當眾擠兌,氣得渾身發抖。
但李阿姨沒有當場反駁,而是深吸一口氣,默念:“他人的問題,不該成為我的風暴。”
她轉身離開現場,將精力繼續投入自己熱愛的園藝。
不久后,李阿姨培育的小花園成為社區亮點,贏得了所有人的贊賞。
李阿姨的選擇體現了“不生氣,不把別人的錯誤而懲罰自己”的智慧。
面對無理指責,她沒有陷入情緒內耗,而是通過專注于熱愛的事,將負面情緒轉化為創造力。
老子曾說:“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
人過五十,當有人得罪、欺負我們時,我們應像水一樣,不與之計較生氣。
我們要以這樣豁達的心態去包容,不被他人的錯誤影響自己的心境。
03 不爭辯,你的價值不需要他人定義
賈平凹在創作《廢都》時遭遇激烈批判,被扣上“低俗”“墮落”的帽子。
在面對鋪天蓋地的指責時,他從未在公開場合辯解一句,而是閉門修改書稿,將批判轉化為創作動力。
賈平凹深知“層次不同,不必解釋”,正如馬斯克所言:“每個人只能在他的認知水準上去思考”。
他沒有浪費精力和眾人爭辯,而是專注于下一本作品《秦腔》的創作。
最終,這部作品獲茅盾文學獎,讓所有質疑者啞口無言。
賈平凹很好地詮釋了:自我的價值是不需要別人來定義的。
尼采曾說:““一個人知道自己為什么而活,就可以忍受任何一種生活。”
人過五十歲,應該清楚自己生活的意義和自身的價值所在。
無論外界如何評價,自己都能坦然面對,明白自己的價值不是由他人的言語決定的,而是源于自己對生活的理解和追求。
與愚者爭辯,是浪費生命;與時間賽跑,才是該有的智慧。
五十歲后,我們要明白,真正的贏家,從不是“誰”吵贏了“誰”。
我們要學會三不原則,“不計較”,“不生氣”,“不爭辯”。
那些欺負過你的人,都會成為你生命中的養料,你微微一笑繼續往前走的樣子,就是反擊他們最有力的武器。
作者簡介:善空,世間萬物,唯善致空,愿用文字走進你我柔軟的心房。
平臺簡介:
顧一宸,青年作家,專注于情感治愈和勵志分享,寫暖床故事,潑酸辣雞湯。
著有《如果覺得委屈就成為你想要的光》《我與你的驚喜是剛剛好的相遇》《管他努力有沒有回報,拼過才是人生》《寫作變現:新媒體爆款高效進階》等書。
關于文章講到的觀點,你是否有不同的看法?歡迎在評論區留言交流!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