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被大規模輻射污染后被人類永久遺棄的廢棄城市——普里皮亞季,大多數商店都遭到了洗劫并陷入荒廢。然而,我們還是發現了一個特別有意思的地方——蘇聯時期的“體育用品”商店。這家店位于城市西部的列西婭·烏克蘭卡街上。
這是一棟兩層的建筑,至今仍保留著一些過去的獨特細節。
?? 注意!本文作者并不鼓勵模仿相關行為,并強烈不建議前往類似地點。
在商店周圍和內部可以發現一些汽車和摩托車的零部件殘骸,這也為這個地方增添了特殊的氛圍。
商店外立面的老舊招牌十分引人注目,而在后院,則還能看到一些保存下來的設備,仿佛在訴說著曾經的日常生活。
曾經普里皮亞季以及周邊禁區其他村鎮中,很多有價值的物品和商品,隨著時間的推移,不是被毀壞就是被人帶走。尤其是在切爾諾貝利災難發生后的最初幾年,這一過程尤為活躍,當時有大量人員和各類“感興趣”的人闖入這些區域。
雖然許多物品具有物質或歷史價值,但由于當時疏散的倉促、隨后的混亂和洗劫,幾乎無法將這些東西完好保存。因此,如今僅剩一些零星的碎片和個別元素,它們成了那個時代以及那場改變數千人命運的悲劇事件的獨特見證。
在切爾諾貝利核電站事故之后,為了遏制隨之而來的大規模搶劫浪潮,蘇聯當局采取了一項非同尋常、甚至可以說是相當激進的措施。
意識到在廢棄區域中控制設備破壞和偷盜幾乎不可能,政府決定主動銷毀遺留的汽車和摩托車。這些交通工具被直接壓扁、破壞,使其徹底失去商業價值,從而不再吸引那些希望在黑市上轉賣它們的掠奪者。
如今,這些被砸爛和壓毀的摩托車與轎車依舊靜靜地躺在曾經的體育用品商店旁的空地上,仿佛是一種陰郁的提醒——關于那個時代的殘酷現實和防止進一步洗劫所作出的極端努力。
順帶一提,即便是配備了基于特殊鋼絲報警裝置的高級圍欄,也難以有效阻止盜賊。盡管實施了多種安保措施和技術手段,但不法分子總能找到辦法繞過或破壞這些系統,繼續毫無阻礙地潛入該地區。這更凸顯了當年災后搶劫問題的嚴重性,以及打擊這類行為的艱難程度。
在進入商店內部之前,我們不妨先關注一下停在附近的一輛老舊 ZIL-131 卡車。這輛車顯然已經完成了它的歷史使命,歷經多年歲月侵蝕,但很可能曾執行過許多我們至今無法得知的特殊任務。
奇怪的是,這輛卡車如今就停在商店門口。現在,它已然成為這片廢墟中最顯眼的“展品”,吸引著少數探訪此地的游客們的目光與興趣。
有一種推測認為,這輛車曾被用來拖拽其他車輛。從外觀看,它的保存狀況相對良好,尤其是駕駛室內部,許多關鍵部件仍保留完好——例如方向盤,這在這種環境中實屬罕見。
在這家位于兩層樓的體育用品商店內,至今仍保留著一些標示各種商品的老舊招牌。
盡管當年普里皮亞季只是一個人口不算多的小城市,這家商店的顧客卻遠不止體育愛好者。它也深受釣魚愛好者、摩托車迷和汽車發燒友的喜愛,因為商店商品種類繁多,可以滿足多樣化的需求。
如果仔細觀察那些幸存下來的招牌,就可以了解當年這里銷售的商品種類——這些指示牌曾幫助顧客快速定位所需裝備和配件。
不幸的是,如今在整個商品的多樣性中,只剩下一個物品——一輛摩托車邊斗,這也凸顯出這里曾經藏品之豐富,以及歲月對展品保存狀態所造成的巨大影響。
這輛摩托車邊斗就靜靜地躺在摩托商品區的地板上。
這個區域曾經總是吸引摩托車技術愛好者的注意,但如今,那豐富的商品種類只剩下這一件零部件,安靜地臥在地上,仿佛在訴說著往昔的生活和曾經在此可以找到的商品種類的多樣性。為什么這個區域的所有商品都消失了,唯有這只邊斗依然安然無恙地躺在地板上呢?
每一座建筑,尤其是商店,通常都有地下室或半地下層。在我們的案例中,那是一個相當陰暗而寒冷的地方,里面保留著一些老舊的金屬結構——通風管道,營造出一種特殊的工業氛圍。
沿著又長又黑的走廊走著,小心地四下觀察,尋找適合拍攝的有趣角度。然而,盡管付出了努力,卻始終沒有找到滿意的畫面。意識到繼續探索地下室恐怕難以取得理想的成果后,我們決定離開那里。
順著樓梯往上走,來到了商店的卸貨平臺。就在這時,突然下起了大雨,作者只好躲到一個小雨篷下避雨。趁著這段時間,我們試圖整理思緒,為接下來的城市探訪做準備,同時也等待天氣好轉,好繼續前行。
感謝大家關注本頻道編譯的內容,我們下次再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