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越南順化市一家中資企業——康龍達(越南)安防科技有限公司因環保問題被重罰3.35億越南盾(約合人民幣9.2萬元),引發廣泛關注。這事兒聽起來有點兒聳人聽聞,但細究起來,確實給我們敲響了環保合規的警鐘。究竟發生了什么?咱們一起來扒一扒!
事件起因:危險廢物處理不當
事情是這樣的,6月5日,康龍達公司被發現將2600公斤的危險廢物“私下”賣給了一個壓根兒沒能力處理這些廢物的個人。這批廢物可不是普通的垃圾,里面包含了化學品、纖維、過飽和溶液等“高?!背煞郑杂胁簧骶涂赡軐Νh境和公眾健康造成威脅。順化市人民委員會接到舉報后,果斷出手,根據越南政府2022年7月7日頒布的《環境保護領域行政處罰法令》(第45/2002/ND-CP號),對康龍達開出了2.9億越南盾(約合人民幣8萬元)的罰單,理由是“向無資質個人出售2000-3000公斤危險廢物”。
不僅如此,康龍達的廢物存放區域也被查出不符合環保技術標準,存在污染隱患。為此,政府又追加了4500萬越南盾(約合人民幣1.2萬元)的罰款,總額高達3.35億越南盾!這罰單可以不小,夠康龍達喝一壺了!
整改要求:30天內“還環境一個清白”
除了罰款,順化市人民委員會還給康龍達下了“整改令”:必須在30天內將環境恢復原狀,把廢物交給有資質的部門處理,所有費用由公司自己掏腰包。這要求不可謂不嚴格,擺明了是要讓企業為自己的疏忽“買單”,同時也提醒其他企業:環保這根紅線,碰不得!
環保合規是企業立足之本
說實話,看到這則新聞,我既覺得有點意外,又覺得在情理之中。意外的是,一家中資企業竟然在環保問題上栽了跟頭;情理之中則是,全球對環保的監管越來越嚴,越南也不例外。康龍達作為一家專業生產一次性手套和防護手套的公司,產品質量沒得說,但這次在廢物處理上的“疏忽”確實讓人有點捏把汗。
在我看來,環保合規不僅是法律要求,更是企業社會責任的體現。尤其是在海外經營的中資企業,稍有不慎就可能被放大解讀,影響到整個行業的形象。這次罰款雖然金額不小,但也給康龍達敲了個警鐘:合規經營、綠色發展才是長久之道。畢竟,誰也不想自己的品牌跟“污染”掛鉤,對吧?
這起事件就像一面鏡子,提醒所有在海外打拼的企業:環保無小事,合規是底線。康龍達的遭遇或許只是個例,但它背后的教訓卻值得深思。希望更多企業能以此為鑒,把綠色發展融入到經營的每一步。畢竟,保護環境就是保護我們自己的未來,您說是不是?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