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柬泰沖突越鬧越大,柬埔寨方面似乎有些坐不住了。日前,柬埔寨副首相兼外長布拉索昆親自出面,召集包括中國、美國在內的多國駐柬外交使節和國防武官,通報柬泰邊境局勢的最新發展。并重申柬埔寨在和平解決邊界爭端上的堅定立場。
【柬埔寨副首相兼外交大臣布拉索昆】
泰柬都是中方的好朋友,而此次柬泰沖突之所以鬧到今天這種地步,說實話,與洪森此前的一些帶有挑釁意味的做法離不開關系。
事實上,當柬泰雙方爭端剛剛發生的時候,當時的泰國首相佩通坦是想通過和談方式解決的,但卻遭到了洪森的“背后捅刀”,導致佩通坦總統之位不保,泰國內部對柬埔寨的不滿也被推到了頂峰。
這種情況下,一點小小的火星都能點燃兩國之間的怒火。之后的雙方交火也不令人意外。細究起來,柬埔寨在這場爭端中并不是全然的“理直氣壯”。
而且,雖然柬埔寨聲稱已經在與泰軍的對峙中,成功占據局部的地面主動權,用柬埔寨自己的話來說就是“贏下第一局”。但對于現在的柬埔寨來說,陷入沖突并不是一個好的選擇,而且繼續打下去的話,柬埔寨贏的把握并不大。
從軍事實力上看,柬埔寨與泰國的差距顯而易見:泰國現役軍人約36萬,陸軍超25萬,擁有F-16戰機、主戰坦克、自行火炮等較完整的現代化作戰體系;而柬埔寨的總兵力只有約12萬左右,而且還是以輕步兵為主,缺乏空軍與重武器支撐,戰斗力非常有限。
目前,柬軍之所以還能在邊境維持陣地,一方面是因為對爭端地區的地勢地形十分熟悉,另一方面也是因為洪森等高層早有準備,不久之前洪馬奈還宣布要修改征兵制度,延長士兵入伍年限,可見其對沖突爆發早有準備。但如果沖突演變為長時間、多方向拉鋸或全面戰爭,柬方后勁可能嚴重不足。
【柬埔寨和泰國沖突仍在持續升級】
說白了,泰國可以“打得起”這場仗,柬埔寨卻經不起消耗。
回過頭來看,在這場沖突中,柬埔寨一直試圖將自己塑造成“受害者”的形象,沖突爆發后就先后通過外交信函和媒體發聲,向聯合國、東盟申請調停,并多次強調“是泰國主動侵犯主權、破壞地區穩定”,柬方只是被迫“自衛”。
從外交層面上講,柬埔寨的策略確實是正確的,這樣可以爭取國際同情,將自己放置在輿論制高點的位置上。但問題在于泰國在聯合國和東盟有更深的人脈和資源;泰國是中等強國、國際信用較高,柬埔寨則常被視為“洪森王朝”的延續國家;不少國家(尤其是西方)對柬埔寨近些年對內政策心存疑慮,對其“受害者”形象并不完全認同。
換句話說,打“國際牌”不一定奏效。現在這張牌已經打出去了,國際社會若不站出來明確支持柬方,反倒可能讓局勢更尷尬。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