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3日,白宮發布《美國AI行動計劃》,一份關乎國家未來的科技發展計劃,卻不忘拉上中國。
一份文件,字里行間,仿佛都在訴說一個核心問題:阻止中國在人工智能領域超越美國,再次上演技術圍堵的老戲碼。
可見如今美國的焦慮已經寫在了臉上,對于美方的明面針對,不到24小時,中國商務部作出回應,簡短一句話,為這場博弈定下規矩。
美方的計劃
這份《美國AI行動計劃》由特朗普親自作序,白宮AI事務負責人戴維·薩克斯牽頭制定,歷時數月征求科技巨頭意見。
計劃開篇就渲染緊迫感“誰擁有最大AI生態系統,誰就能制定全球標準并獲得經濟軍事利益”,然而三大核心卻將美國自身的焦慮暴露無疑。
放寬環境法規,簡化數據中心審批,甚至動用聯邦土地繞開地方程序;延長燃煤電廠壽命,優先發展核能與天然氣,只因2035年AI數據中心用電將占全美8.6%;要求盟友禁用中國大模型,加強半導體制造設備出口管制,推廣美式AI治理標準。
更值得玩味的是對“意識形態”的執著,計劃強調確保AI系統“擺脫偏見”,聯邦采購只簽約“無上層意識形態偏見”的開發商,嘴上說著技術中立,卻處處透著政治需求的痕跡。
中方的回應
特朗普簽署計劃的墨水未干,中國商務部第一時間發聲“合作共贏才是正道,打壓遏制沒有出路”,這既是回應,也是規矩,要競爭可以,搞圍堵不行。
中方的底氣來自實打實的進展,就在7月15日,美國剛解禁英偉達特供中國的H20芯片出口,這款被砍到只剩旗艦芯片15%性能的“閹割版”,曾是2025年4月對華禁令的焦點,但解禁不是因為美國仁慈,而是因為國產芯片的崛起速度遠超預期。
華為昇騰910B已在能效比上超越H20,寒武紀思元590創下季度營收增長42.3倍的紀錄,IDC數據顯示2025年上半年,國產算力占比已達42%,三年提升30個百分點。
博弈的背后
副總統萬斯在計劃公布當天說了句大實話“如果美國因自身政策失誤讓中國趕超,責任在美國”,這話撕開了美國焦慮的根源。
特朗普一面高喊“不許中國領先”,一面卻在關鍵領域連退三步,芯片管制松動,4月禁售H20,7月又批準恢復;關稅戰緩和,財長貝森特暗示延長8月到期的關稅“休戰期”;芬太尼問題從指責中國“不作為”到承認“中國提供重要幫助”。
這種行為上的前后矛盾源于雙重誤判,在芯片問題上,美國低估中國技術突圍,國產芯片推理效率反超H20達18%。
在關稅威脅上,美國高估了盟友的忠誠度,盡管7月22日特朗普強壓菲律賓、印尼接受19%關稅換對美零關稅,日本也被迫承諾5500億美元投資,但東盟2024年對華出口已首超美國,RCEP區域鏈牢不可破。
美國計劃的能源章節暴露致命弱點,為滿足AI數據中心暴增的耗電,他們甚至要重啟燃煤電廠,但現實很殘酷,美國年發電量不到中國一半,發電裝機量僅中國的三分之一。
黃仁勛曾預言“被取代只是時間問題”,如今中國用行動驗證封鎖和威脅壓不垮中國,只會加速中方技術自主的速度。
特朗普簽署計劃時反復強調“不能輸”,中國回應時始終明確“要共贏”,“科學無國界”這句話在美國哪里顯得多么諷刺。
參考資料:
特朗普政府發布《美國AI行動計劃》——智能城市網 2025年07月25日
中方強調中美合作共贏才是正道——觀察者網 2025年07月25日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