刀郎烏魯木齊四場演唱會剛官宣就秒空,再看那英楊坤現狀,這對比也太扎心了!
7月23日票務平臺剛放票,5分鐘內四場全售罄,評論區全是“手速慢了”“求加場”的哀嚎。有老粉曬出2004年《沖動的懲罰》磁帶,配文“從卡帶聽到現場,等了20年”,這才是真正的國民度吧。
說起來也挺有意思,當年那些“專業歌手”批判刀郎“不高級”的時候,大概沒想到,19年后他靠《山歌寥哉》再度封神,而自己卻成了網友口中的“時代眼淚”。
就說楊坤吧,前陣子被網紅惡搞“無所謂”手勢,氣得連發三條視頻懟人,結果評論區一半在刷“哥你先出新歌啊”。想想也是,除了《無所謂》《空城》,這幾年他有啥能打的作品?倒是“32場演唱會”的梗被玩到現在,煙嗓是有辨識度,但老吃老本真不行。
觀眾用腳投票,從來都很誠實。
那英更唏噓,上個月官方歌迷會突然解散,超話里老粉扒出她社交賬號刪光了近五年動態,像躲債似的。前陣子杭州演唱會,后排觀眾中途離場的視頻刷爆抖音,有人調侃“《默》都救不了上座率”。當年說刀郎“不具備審美”的底氣,現在看來有點站不住腳了。
其實樂壇從來不缺曇花一現的流量,缺的是沉下心做作品的人。刀郎被批時躲回新疆寫歌,《山歌寥哉》里每首歌都藏著文化密碼,連香港《大公報》都評他“唱出老中青共鳴”;反觀有些人,忙著綜藝耍寶、評委席上指點江山,把舞臺當秀場,觀眾怎么可能買賬?
實力決定高度,人品決定長度。
現在最擔心的是刀郎身體,54歲的人了,上個月臨沂演唱會連唱3小時,返場時滿頭大汗還笑著說“再唱一首”。這次烏魯木齊四場連開,粉絲群里都在呼吁“少唱兩首,多休息”,畢竟聽他的歌,還想再聽二十年呢。
54歲的人了,真怕他扛不住。
你說這樂壇的“勝負”,到底是評委說了算,還是觀眾說了算?評論區聊聊,順便給刀郎留句祝福唄。
聲明:本文中信息來源于網絡,不保證完全正確無誤,僅供參考。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