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提要:
西方軍火企業通過在烏克蘭投資建廠實現雙贏:烏方獲得定制化武器快速補給,西方企業借助實戰測試優化裝備性能。丹麥首創"直接采購"模式加速武器交付,北約國家從中學習戰時快速生產、低成本規?;凹夹g迭代經驗。西方通過烏克蘭投資軍火生產線,為現代戰爭提供關鍵數據,推動歐洲國防轉型。
一、越來越多的西方軍火企業在烏克蘭投資建廠就地生產武器,實現了雙贏。
關注俄烏戰爭的讀者,仔細對比今年的烏克蘭和三年前的烏克蘭獲得武器的途徑,就會驚訝地發現,為什么特朗普上臺后與普京長達5個月的蜜月期中,暫停向烏克蘭發送武器,普京借機加大了在各條戰線的攻擊力量,但俄軍卻毫無進展,烏軍也并未潰敗?
這是因為,三年前,烏克蘭完全依靠西方的軍火援助。但如今,西方軍火制造商不僅向烏克蘭運送武器,還在烏克蘭制造武器。隨著俄羅斯入侵戰爭的拖延,北約各國的國防公司自2023年開始,在戰爭中與烏克蘭商業伙伴和軍方密切合作,紛紛投資烏克蘭,在烏克蘭建造武器生產線,直接在烏克蘭生產武器,研發武器、在戰場觀察武器的實戰效果,更新武器設計參數。通過參與實戰并就地優化,正在提供來之不易的見解,北約國家能夠在他們自己使用這些秘密之前,將這些秘密帶回家。
這種創新的對烏克蘭的軍事援助,實現了雙贏。不是張維為、金燦榮的自己贏兩次,而是西方和烏克蘭同時贏。對于烏克蘭而言,回報是它獲得了更快、更多、深度定制的火力。對于西方來說,這是獲得通常金錢買不到的東西:現代戰爭的實時課程。
烏克蘭國防工業代表在接受《商業內幕》采訪時稱,西方國防公司在烏克蘭工作是“雙贏的”,因為這有助于他們從戰爭和烏克蘭工業中吸取教訓,同時也有助于烏克蘭對抗俄羅斯的入侵。
許多歐洲領導人已經承認,他們自己的國內工業可以從烏克蘭蓬勃發展的國防部門中學到很多東西。
代表100多家烏克蘭國防公司的行業機構烏克蘭國防工業委員會的首席執行官伊霍爾·費迪爾科(Ihor Fedirko)表示,在烏克蘭開設辦事處和生產線的西方公司“為我們的工作類型”積累了經驗。這場戰爭是一場快速發展的沖突,新技術和創新正在極大地改變戰爭的進行方式,其中無人機技術的新發展是最引人注目的。
二、聰明的烏克蘭人用免費的軍事平臺,吸引了眾多的西方軍火商在烏克蘭生產最先進的軍火。
在烏克蘭投資生產線的西方國防公司越來越多,包括德國無人機和航空情報公司量子系統公司,該公司上個月表示將在烏克蘭的產能增加一倍,以及法德國防集團 KNDS和德國軍火制造商萊茵金屬公司。他們都計劃在烏克蘭建立多家工廠,其中包括一家制造Lynx步兵戰車的彈藥生產廠。上圖為萊茵金屬公司烏克蘭工廠的一名員工在生產中的 Lynx 步兵戰車上工作。
英國跨國軍火和航空航天公司BAE系統公司也在烏克蘭設立了辦事處,挪威國防公司Nammo與烏克蘭國防公司簽署了合作協議。
即使是暫時在烏克蘭沒有生產設施的西方軍火公司,也在那里測試他們的產品,與當地的軍工企業和士兵合作并實時適應。
制造并向烏克蘭提供了 THeMIS 這樣的軍用機器人系統的愛沙尼亞國防公司 Milrem Robotics 的首席執行官 Kuldar V??rsi,告訴《商業內幕》,他的公司直接與烏克蘭工業界合作,以保持其系統的相關性,并感慨通過合作“從烏克蘭戰爭中吸取教訓,并幫助改進歐洲國防設備”。
他說,歐洲需要向烏克蘭的軍事工業學習,“什么有效,什么無效,什么需要改變”。
上圖是在烏克蘭前線塵土飛揚的道路上看到的THeMIS疏散機器人(無人地面車輛)。
烏克蘭也非常聰明,他們建立了由烏克蘭政府運營的國防技術和創新平臺,例如勇敢1平臺,無償為外國軍事工業創造機會,讓他們在烏克蘭戰場上測試其作戰技術,借機獲得西方最新的武器和技術。
英國武裝部隊負責人盧克·波拉德(Luke Pollard)對此在英國議會發表評論說:“如果你是一家無人機公司,而你沒有在烏克蘭前線測試你的裝備,你還不如放棄”。這高度概括了西方國家政府和軍事企業,對武器裝備在烏克蘭前線進行實戰測試、優化的高度重視。
在烏克蘭需要創新的解決方案和火力來對抗俄羅斯入侵時,這些發展為烏克蘭帶來了大量的作戰技術。
三、西方可以從投資烏克蘭軍火生產線中收獲到什么?
北約盟友丹麥國防部長特羅爾斯·隆德·波爾森今年2月發表評論稱:我認為我們可以從烏克蘭學到很多東西。他解釋說,他希望丹麥國防公司向烏克蘭國防公司學習,以便他們能夠“將從烏克蘭國防公司那里吸取的一些經驗教訓帶回丹麥國防公司.事實上,這對烏克蘭國防公司和丹麥來說都是雙贏的”。
波爾森說,通過為烏克蘭獲取武器的新方式,其中一些教訓正在回到丹麥。該模式被稱為丹麥模式,因為它是由丹麥首創的,該模式認為各國直接從烏克蘭的軍火公司那里為烏克蘭購買武器,這意味著武器更快、更便宜地到達烏克蘭,而不會增加整個歐洲國防公司看到的生產積壓。
波爾森說,丹麥軍火企業與烏克蘭國防工業的緊密聯系,意味著這些公司的經驗教訓可以回到丹麥的經驗教訓。他說,丹麥需要吸取的關鍵教訓之一是“快速生產的方式”。
上圖為烏克蘭武裝部隊第43獨立機械化旅的炮手在哈爾科夫地區用一門155毫米自行榴彈炮2C22“博赫達納”向俄羅斯陣地開火。
歐洲的國防預算正在飆升,因為西方正在為一場嚴重的沖突做準備,例如俄羅斯與北約之間的戰爭或美國與大國之間的戰斗。烏克蘭戰爭提供了對現代戰爭的見解,特別是未來的戰斗需要哪些武器、戰術和訓練。
這場戰爭的一個關鍵認識是,在重大戰爭中,需要快速生產武器裝備。丹麥首相,梅特·弗雷德里克森,今年2月表示,如果一個處于戰爭狀態的國家能夠比我們其他國家更快地生產,這是一個問題。她說,“我并不是說我們正處于戰時但我們不能再說我們正處于和平時期。所以,我們需要改變我們的心態”。
費迪爾科表示,速度是其他歐洲公司可以向烏克蘭公司學習的:“我們可以說,我們的國防綜合體擁有豐富的能力,即擴大制造規模的能力。這就是我們非常擅長的。但如何快速實現這一能力,是一個迫在眉睫的問題。通過在烏克蘭的生產線“在測試和發現任何缺陷,然后改進它們,解決它們,然后準備新產品方面也非常迅速,有助于解決這一問題”。
他補充說,烏克蘭已經展示了它能夠以多快的速度制造和擴大無人機等新型武器。
北約防務領導人和戰爭專家弗雷德里科,此前都警告說俄羅斯的入侵表明西方需要獲得更多更便宜的武器和可以快速制造的能力,而不僅僅是專注于少量的先進設備。他們說,必須在廉價的質量和精致的火力之間取得平衡。
彈藥也是關鍵。北約秘書長本月警告俄羅斯在三個月內生產的彈藥量與北約一年生產的彈藥量一樣多。在烏克蘭戰爭中,彈藥有時是戰斗的決定性因素。
在烏克蘭工作,西方公司對大規?,F代戰爭的需求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清晰度。俄羅斯一直在親身體驗這些教訓。事實證明,這是西方迎頭趕上的機會。
【作者:徐三郎】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