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懂車帝《懂車智煉場》的測試視頻沖上熱搜,新能源車企的反應猶如“冰與火之歌”——特斯拉高調曬出安全成績單,鴻蒙智行三連“不予置評”,嵐圖汽車直接喊話行業痛點。這場看似普通的測試,正在撕開智能駕駛領域的三大真相。
在懂車帝模擬的夜間施工區場景中,特斯拉Model X以“教科書級”的連續避讓驚艷全場。馬斯克轉發視頻時特意強調:“無本地訓練數據仍拿第一”。這背后是特斯拉全球數據閉環的底氣——每天超2億公里的駕駛數據,讓其算法能應對千奇百怪的場景。但諷刺的是,特斯拉中國官網赫然標注“輔助駕駛非自動駕駛”,這種“既要又要”的策略,恰是行業矛盾的縮影。
更值得玩味的是,特斯拉2025年Q2安全報告顯示,開啟輔助駕駛的車輛事故率是普通車的1/9.5。這個碾壓性的數據,與懂車帝測試中部分車型“0通過”形成刺眼對比。正如清華大學教授王振華所言:“單次測試的偶然性,無法替代長期數據積累?!?/p>
當特斯拉、嵐圖等車企積極回應時,鴻蒙智行(含問界、智界)卻上演“三連拒評”——官方微博連續三天發布“不予置評”聲明,配圖僅有一張輔助駕駛用戶畫像。這種反常舉動,或許藏著多重考量:
- 技術爭議:據業內人士透露,某鴻蒙系車型在高速施工區場景中出現“誤判變道”,導致測試失敗;
- 輿論策略:在“遙遙領先”的營銷語境下,負面測試結果可能沖擊品牌形象;
- 行業博弈:華為正在推動的“車路協同”標準,與當前單車智能路線存在根本分歧。
這種“不回應、不解釋、不認錯”的姿態,反而引發網友調侃:“華為是不是在憋什么大招?”
嵐圖汽車CBO邵明峰的公開信,撕開了行業遮羞布:
- 非標障礙物識別:夜間反光錐桶、臨時施工牌等“非常規物體”,仍是多數系統的盲區;
- 失效兜底能力:碰撞后自動解鎖、緊急呼叫等保命功能,竟未被納入行業標準;
- 營銷話術陷阱:車企熱衷于宣傳“城市NOA覆蓋X萬公里”,卻鮮少提及“極端場景通過率”。
廣汽豐田鉑智3X的“逆襲”更具戲劇性——這款14萬級純電SUV在城區場景中78%的通過率,位列第二。其銷售副總彭寶林直言:“安全不是堆硬件,而是讓用戶在極端情況下有底氣。”
懂車帝的測試引發三大追問:
1. 媒體中立性:部分賬號截取特斯拉單場景視頻大肆傳播,是否存在“選擇性報道”?
2. 測試科學性:車速、跟車距離等變量是否統一?央視為何中途刪改合作描述?
3. 監管真空:當車企宣傳“城市領航”時,消費者是否真的明白“輔助駕駛”與“自動駕駛”的天壤之別?
公安部最新表態值得關注:將聯合工信部強化車企管理,嚴禁夸大宣傳,并要求車企開展“最差場景測試”。這或許意味著,智能駕駛行業即將迎來一輪“刮骨療毒”。
結語
懂車帝的這場測試,恰似智能駕駛行業的“照妖鏡”——有人借機封神,有人倉皇遁走,有人痛陳時弊。當特斯拉的FSD與華為的ADS在數據云端隔空對峙,當14萬級車型在安全賽道逆襲豪華品牌,真正值得關注的,是如何讓“輔助駕駛”回歸“安全助手”的本質。畢竟,在生命安全面前,任何營銷話術都顯得蒼白無力。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