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據官媒報道,
俄羅斯考慮放棄唯一航母:
“庫茲涅佐夫海軍元帥”號。
這艘航母近些年維修過程中,
一直事故頻發,火災不斷,
其型號設施老舊,動力不足,
顯然是猶如雞肋。
與此同時,
美國也傳來航母新動向,
“約翰·肯尼迪”號航母,
花了近一千億,
原計劃2024年交付,
結果一再延期,
目前看意思是拖到2027年再說。
美國媒體稱其為:
海軍版的“爛尾樓”。
面對航母,
俄羅斯有俄羅斯的無奈,
美國有美國的煩惱,
而中國,有中國的星辰大海。
中國航母夢背后,
有一位隱匿多年的秘密大功臣,
創造出不世奇跡,
為國家立驚天大功,
他叫朱英富,
這是個在世界艦船界都如雷貫耳,
國內普通人卻異常陌生的名字。
朱英富生長于浙江寧波,
家里條件艱苦,靠海吃海,
但貧瘠的土地上,
也能孕育出一代巨匠。
1958年,
他考上上海交通大學,
就讀造船系的選擇,
在當年是一種無奈。
新中國海軍事業舉步維艱,
他走進這一行的未來,
實在是難以看得見出路。
但誰曾想,這個看似無奈的決定,
竟為中國未來的航母事業,
埋下了一顆珍貴的火種。
朱英富在船舶制造上,
實在是天賦異稟。
那些繁瑣復雜的計算、技術,
他信手拈來,
還自學掌握俄語、英語、日語。
在當年俄羅斯、歐美、
日本船舶事業如日中天之際,
這些外語技能,
為他搭建起通向世界前沿技術的橋梁。
1966年,
號稱中國“戰艦搖籃”的,
最為神秘研究機構——
武漢的701所,
迎來了躊躇滿志的青年才俊朱英富。
在那個斗天斗地斗人的歲月,
他十年飲冰,熱血難涼,
運動結束之后,他去往美國深造,
沒要國外的榮華富貴,
帶著滿身本領歸來。
1990年,
朱英富作為總設計師,
負責中國第一艘出口軍艦——
F25T型護衛艦的設計建造。
當時,
高端軍艦市場被西方壟斷,
他帶著團隊迎難而上:
要讓中國生產的軍艦占據一席之地!
四年殫精竭慮,
終成泱泱大功。
中國生產的F25T型護衛艦,
在德國漢堡水池進行的船模試驗中,
被評價為該水池試驗過的“優秀船型”。
西方權威機構評估后,
搖頭嘆息:
該設計已經和歐洲標準接近,
沒想到中國人這么快就趕了上來。
朱英富,他的成功,
是讓中國在國際高端軍艦市場,
從此擁有了話語權!
1996年,
我國新型導彈驅逐艦052C,
開啟研制工作。
朱英富被點將上馬,
全面主持相關工作。
這艘驅逐艦非同一般,
因為裝備復雜、技術起點高,
研制難度前所未有。
但再難的問題,
都阻擋不了他的雄心。
面對美西方技術封鎖,
朱英富另辟蹊徑,
應用現代艦船設計理念,
突破了一系列總體關鍵技術:
先進的水動力布局、
全艦物理場特征值控制、
一體化綜合作戰指揮系統、
復雜電磁環境下的電磁兼容性……
歷經十年攻關,
終于研制出,
達到世界先進水平的新一代驅逐艦!
這艘驅逐艦意義非凡,
使中國成為繼美、俄之后,
第三個能自主研制出,
國產化編隊區域防空型驅逐艦的國家。
它被后世盛譽為:
中華神盾。
作為總負責人,
朱英富立此大功,當是青史垂名。
這個時候,他已經60歲,
正是退休頤養天年之際。
業內也覺得這位總師操勞了幾十年,
也該好好休息。
但誰能想到,在他63歲那年,
竟完成了又一次史無前例的壯舉。
2004年,
改變中國海軍歷史的重大任務,
突然降臨在朱英富身上:
國家決定續建“瓦良格”號航母,
啟動建造工程,
任命他為總設計師。
這是一次臨危受命的任務,
“瓦良格”號航母來自烏克蘭,
是蘇聯解體后的分配物。
當朱英富第一次見到這艘巨艦時,
眼前的景象令人心涼:
“瓦良格”號全身鐵銹,
只有船體和幾臺主機。
說是航母,
其實就是個拆除了所有武器設備、
連電纜都被割斷的“空殼”。
這位經驗豐富的總設計師,
后來用了一個形象的比喻:
“瓦良格號到我們手上時,
就像是一棟‘爛尾樓’?!?/p>
國外自然在看笑話,
這么個雞肋的東西交到中國人手上,
他們不相信“沒有設計圖紙、
沒有建造經驗、
沒有規范標準”的中國團隊,
能將這艘龐然大物修復建造成功。
而國家給朱英富的命令,
是2012年前必須完工。
中華所需,絕不辜負!
他帶著為國而戰何惜此身的豪壯,
開啟了一段最為艱苦的奮斗人生。
航母是世界上最復雜的船只系統,
其設計建造,
被稱為人類史上最難的龐大工程。
朱英富作出了關鍵決策:
“完全按照新船研制的流程,
從方案設計、技術設計、施工設計,
一段一段地走全過程?!?/p>
他的設計改進十分大膽:
擴大艦島飛行指揮控制塔臺面積,
優化動力系統和電力系統,
改進雷達抗干擾能力,
更新阻攔索材質……
每一步,
都走在稍有不慎則滿盤皆輸的懸崖邊上。
八年戰戰兢兢,如履薄冰,
朱英富帶領全國1000多家單位,
5000多名技術人員,
投入這場大會戰。
“航母報國”,
每個人都為這四個字,
拼盡了全力。
不知道有多少人,
在夜以繼日的付出中暈倒在崗位上,
也不知道有多少人,
幾年里都沒有休息過一天。
這些中國人的智慧和力量,
就是奇跡的代名詞。
2012年,朱英富團隊,
終于將那座鋼鐵廢墟,
變成了承載民族百年夢想的航母巨艦。
9月,瓦良格號改良后的遼寧艦,
威武出海,
向世界莊嚴宣告:
中國從此進入航母時代!
那時候,中華航母圓夢者朱英富,
71歲,已然白發蒼蒼,
他為這艘中華巨艦,
耗盡了自己余生的心血,
業內譽他為:“遼寧艦之父”。
一輩子,成三件大功:
第一艘出口軍艦,
一艘中華神盾,
第一艘航母。
而報國對朱英富而言,
是一次永不停歇的征程。
遼寧艦服役之后,
他以實踐設計為例,
給未來的國產航母,
定下了設計規范,
建立完整的研制程序,
還培養出一支年輕卓越的技術隊伍。
這些寶貴的經驗和人才財富,
催生出中國第一艘國產航母,
中國第一艘電磁彈射航母
2025年,
在中國航母走向深藍的今天,
我們不會忘記這巨艦背后,
佇立著一位偉大的巨星:
朱英富。
他播撒的種子在開花結果,
他創造的傳奇還在延續,
他的奉獻拼搏精神,
會像一座頂天立地的燈塔,
照亮中國海軍向海圖強的路途!
讓我們一起,
向這位“遼寧艦之父”,
致以深深地敬意!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