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陳述所有內(nèi)容皆有可靠信息來源贅述在文章結(jié)尾
近年來,關(guān)于中國首艘航母“遼寧艦”的新聞中,有一個頗為有趣的現(xiàn)象,就是每次出海訓(xùn)練或執(zhí)行任務(wù)返航后,艦體上都會附著大量海洋生物,尤其是藤壺。
航母“打撈”的海鮮重量可達數(shù)十噸,這些“海鮮”看起來似乎可以食用,但海軍卻選擇將它們?nèi)壳謇礓N毀,而非送上餐桌。
這不禁讓人疑惑,航母為何會帶回這么多海鮮,這些附著的海洋生物為何不能吃,它們對航母有危害嗎?
以遼寧艦為例子,遼寧艦(舷號16)是中國第一艘航空母艦,其前身是蘇聯(lián)未完工的“瓦良格”號航母。
遼寧艦是1998年時,中國從烏克蘭那里買的,在2002年把它拖回大連進行改造,經(jīng)過近十年的現(xiàn)代化改裝,遼寧艦終于在2012年正式服役,成為中國海軍的重要戰(zhàn)略裝備。
遼寧艦作為一艘6萬噸級的中型航母,它的主要任務(wù)是艦載機起降訓(xùn)練、遠洋作戰(zhàn)演練以及維護國家海洋權(quán)益。
由于其龐大的體型和長期在海上活動,艦體水下部分不可避免地會成為海洋生物的“樂園”。
海洋生物附著在船體上的現(xiàn)象被稱為“生物污損”,幾乎所有長期在海中航行的船舶都會遇到這個問題。
遼寧艦每次出海少則數(shù)周,多則數(shù)月,艦體水下部分(如船底、螺旋槳、舵等)長時間浸泡在海水中,為藤壺、牡蠣、藻類等生物提供了理想的生長環(huán)境。
其中附著在遼寧艦船體最多的就數(shù)藤壺了,為什么說遼寧艦帶回幾十噸?
因為藤壺繁殖快得離譜,一只藤壺一年能產(chǎn)幾千個后代,密度高時每平方米船底能附著幾公斤,那么,藤壺是怎么棲居在船體上的?
藤壺其是一種甲殼類生物,屬于節(jié)肢動物門,與螃蟹、龍蝦是“親戚”,它們雖然看起來像貝類,但實際上更接近蝦蟹。
藤壺的生命周期包括浮游幼蟲階段和固著成體階段,在浮游期時,藤壺幼蟲會隨海水漂流,尋找合適的附著表面,一旦找到合適的物體(如船體、礁石、鯨魚皮膚),它們會分泌一種超強粘合劑,將自己永久固定,并形成堅硬的外殼。
藤壺的粘附能力極強,它分泌的膠狀物質(zhì)甚至比人造強力膠更牢固,非常的難清除,此外,它們繁殖速度也賊快,短短幾周就能在船體上形成密集的群落。
別以為這是好事,這些藤壺可不是免費午餐,它們給航母添了不少堵。
每次遼寧艦返航后,海軍都需要對船體進行徹底清理,那么,藤壺等海洋生物覆蓋在船體為什么要及時清理呢?
雖然藤壺看起來只是小小的“貝殼”,但它們對航母的威脅卻不容小覷,全球看,藤壺造成的經(jīng)濟損失每年幾十億美元,包括清理和維修。
大量的海洋生物附著在船體會增加航行阻力,降低航速。
航母的船體設(shè)計需要盡可能減少水流阻力,以保持高速航行能力,藤壺等生物的附著會使船體表面變得粗糙,導(dǎo)致摩擦阻力大幅增加。
研究表明,嚴(yán)重的生物污損可使船舶燃油消耗增加,航速下降。
對于遼寧艦這樣的龐然大物來說,這意味著更高的燃料成本和更低的機動性。
藤壺的附著還會破壞船體的防腐涂層,使金屬直接暴露在海水中,加速腐蝕。
此外,它們的代謝產(chǎn)物(如酸性物質(zhì))也會進一步侵蝕船體結(jié)構(gòu),縮短航母的使用壽命。
航母的冷卻系統(tǒng)、推進系統(tǒng)等依賴海水循環(huán),而藤壺可能堵塞進水口或附著在螺旋槳上,影響設(shè)備正常運行,嚴(yán)重時甚至可能導(dǎo)致發(fā)動機過熱或動力系統(tǒng)故障。
每次遼寧艦返航后,海軍都需要對船體進行徹底清理,包括高壓水槍沖洗、機械刮除甚至進塢維修,這些維護工作不僅耗時耗力,還需要大量經(jīng)費支持。
看到航母帶回的數(shù)十噸“海鮮”,那么,這些藤壺、牡蠣等海洋生物到底能不能吃,答案當(dāng)然是,不能的!
正常野生藤壺在礁石上長,其實能吃,肉質(zhì)肥美,富含蛋白質(zhì)、鈣鎂等,在廣東福建沿海是道菜,煮湯炒菜都行,營養(yǎng)高,還有藥用價值,能清熱解毒。
航母上的附著生物卻必須銷毀。
原因就是現(xiàn)代軍艦的船體通常涂有防污漆,其中含有氧化亞銅、有機錫等有毒物質(zhì),用于抑制海洋生物生長。
這些化學(xué)物質(zhì)會滲入藤壺體內(nèi),使其富含重金屬,食用后可能對人體造成危害。
且航母長期在遠洋活動,海洋中的微塑料、石油烴類污染物可能被藤壺等濾食性生物吸收,食用這些“海鮮”相當(dāng)于間接攝入海洋污染物,對人的身體有害。
再者,軍艦的船體也并非食品級環(huán)境,清理過程中可能混入油污、銹渣等雜質(zhì),不適合作為食物來源。
這些附著在船體的海洋生物,不單單是不能吃,還要及時銷毀,因為船體上會附著著各種各樣的海洋生物。
如果隨意將航母上的藤壺丟棄到近海,可能引入外來物種,破壞當(dāng)?shù)厣鷳B(tài)平衡,因此,海軍通常會采用高溫焚燒或?qū)I(yè)處理方式銷毀這些生物。
遼寧艦帶回的“海鮮”雖然看起來誘人,但實際上卻是影響航母性能的“頑固敵人”,藤壺等生物的附著不僅增加航行阻力、腐蝕船體,還可能攜帶污染物,無法安全食用。
因此,海軍選擇銷毀這些生物,而非送上餐桌,未來,隨著防污技術(shù)的進步,航母或許能更有效地抵御這些“不速之客”,保持最佳戰(zhàn)斗力。
而對于普通人來說,想吃海鮮還是去正規(guī)市場購買更安全,畢竟航母的“漁獲”可不是誰都能消受的!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