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協杯1/4決賽,上海申花被河南隊逆轉淘汰,這本來只是又一場例行公事,卻因為點球大戰中的“門線懸案直接把話題拉滿,這場比賽賽后熱度不亞于決賽,爭議核心——特謝拉的點球到底過沒過線,成了全網球迷的對噴對象,裁判一錘定音沒判進,申花直接出局,氣到球迷現場拍桌,連一向惜字如金的中立球迷都忍不住點贊回懟,感覺這事兒不說清楚都對不起眼前的屏幕。
問題來了,這球到底怎么回事,真有這么離譜嗎,按理說點球大戰場場都有爭議,但像這樣被反復回放、全網討論的還真不多,先回顧下過程,申花和河南鏖戰120分鐘沒分勝負,點球大戰氣氛拉滿,輪到特謝拉主罰,助跑、射門一氣呵成,球奔左下角去,河南門將徐嘉敏反應極快,飛身撲救、單手把球撈出來,裁判毫不猶豫哨聲一響:沒進,申花球員當場炸鍋,圍著裁判急得直比劃,意思明擺著——球都過線了,怎么就沒判呢。
鏡頭給到現場,隊友、教練席、看臺,所有人都在等一個解釋,裁判依然搖頭,維持原判,氣氛就這么一下子降到谷底,申花后續點球徹底沒頂住,河南逆轉晉級,申花成了出局方,至此劇情殺青,爭議卻剛剛開始。
最有意思的是,事件發酵的關鍵不是裁判一錘定音,而是社媒球迷放出的另一個角度慢鏡頭,這年頭只要有爭議,總有人能扒出新證據,這段視頻清晰拍到特謝拉射門瞬間,第五幀球邊緣剛碰到門柱內側,第六幀球明顯又鉆進了一點,和門柱內側之間留出一條縫,懂球的都知道,門柱內側和門線齊平,只要球整體過了門柱內側,那這球就算進了,申花的這個點球,按理說應判有效。
但事情沒這么簡單,裁判為啥沒看見,不是眼瞎也不是不懂球,關鍵是河南門將徐嘉敏的身位和出擊,把底線裁判的視線徹底擋死,撲救瞬間球速極快,肉眼根本無法判斷那一瞬是不是“整體過線,別說底線裁判,就算主裁在場邊看,也得靠經驗猜一把,這就是沒有VAR的后果,技術手段跟不上,比賽公平性就要看天吃飯。
球迷炸鍋也就不難理解,評論區直接對噴,有人質疑裁判業務能力,覺得這球明擺著進了,誤判毀了申花的前途,也有人替裁判說話,沒VAR、沒門線技術,純靠肉眼確實太難,而且門將動作太快,擋住了所有有用角度,這種事不是頭一回發生,但發生在關鍵淘汰賽,分量就不一樣,情緒直接拉滿。
站在裁判視角,這球判不進確實有苦衷,現場條件有限,靠肉眼判斷極限操作,但站在申花和球迷這邊,煮熟的鴨子飛了,120分鐘拼到點球,體能早就見底,最后被爭議判罰葬送,換誰都得上火,這種冤比輸了還難受,畢竟進不進球,直接決定晉級。
其實回看整個比賽,申花和河南都有可圈可點之處,申花前場進攻拼勁十足,門將表現也不差,河南防守韌勁拉滿,門將徐嘉敏的神撲更是全場最佳,但這一切在那個點球之后都失去了意義,所有人只記得,這場球因為一個“懸案徹底變了味兒。
歷史上類似的經典爭議也不是沒有,英超“門線冤案、世界杯上蘭帕德的進球被吹掉,多少頂級聯賽因為技術不到位,留下了說不清的懸案,申花這次不過是又多了一個注腳,區別只是,這次發生在我們的聯賽,大家都覺得心疼得更近一些。
賽后熱議不止,有球迷調侃“護花杯成了“護花悲,還有人感嘆要是有VAR就好了,技術進步是個大趨勢,關鍵場次多裝幾個攝像頭,別讓這種爭議毀了比賽氣氛,歸根結底,比賽不是靠裁判的肉眼和運氣定勝負,輸贏本該用實力說話。
但現實很無奈,比賽結果已經板上釘釘,申花只能咽下這口氣,好好準備聯賽,裁判誤判、技術短板、運氣波動,這些都是足球的一部分,誰都逃不開,最難過的不是出局本身,而是本該屬于自己的勝利被判沒收,這滋味,只有過來人才懂。
最后一句,足球世界總是這樣,你永遠不知道下一個爭議會落到誰頭上,申花這次算是吃盡了苦頭,未來聯賽還長,唯一能做的,就是把球踢得更狠、更準,讓裁判想誤判都沒機會,才算真的解氣,至于這場球,成王敗寇是常態,爭議會過去,但遺憾會留在記憶里,每次提起,都是一個“要是有VAR的無奈嘆息。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