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4日上午,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面對中國領導人時強調“歐中關系是世界上最重要和影響深遠的雙邊關系之一”,字字句句透出戰略重量。
歐盟的突然轉向讓特朗普政府始料未及,眼看歐盟要向中方尋找突破口,特朗普難掩焦慮,緊急放出三大消息來挽尊,只不過他醒悟的太晚了。
歐盟亮劍
馮德萊恩此次訪華也是帶著重要任務的,除了和中方談合作外,也是在向美國傳達信號,歐盟已做好萬全準備。
若美國8月1日對歐征收30%關稅,1170億美元美國商品將嘗到對等報復滋味,反制清單精準打擊美國命門,包含波音飛機、肯塔基波本威士忌、底特律汽車。
更狠的是“反脅迫工具”首次進入實戰狀態,這項核武器級法律允許歐盟限制美國科技巨頭進入歐洲市場,甚至禁止其參與公共采購。
其中成員國之一的德國,他們的突然轉向更具有象征意義,作為歐盟經濟引擎,默茨總理原本主張對美溫和談判,但當美國貿易代表勒令歐盟接受15%基礎關稅且拒給汽車業豁免時,柏林徹底轉向法國路線。
德國官員那句“如果美國想要戰爭,他們就會得到”的狠話,標志著跨大西洋關系的歷史性轉折。
到了24日晚,馮德萊恩直言“這次會晤雖短暫卻意義非凡”,她透露雙方已就出口管制瓶頸建立“快速解決機制”,在氣候行動上更是火速推出《巴黎協定》十周年聯合聲明。
特朗普緊急收手的原因
幾乎同一時間,華盛頓傳出三條爆炸性消息:特朗普宣稱“中美貿易談判進入收尾階段”;宣布將對全球絕大多數國家統一征收最低15%的簡單關稅;彭博社隨即披露美歐關稅談判接近完成,美國對歐關稅可能從威脅的50%大幅降至15%。
四個月前,特朗普揮動關稅大棒時何等威風,4月2日他悍然宣布“對等關稅”,不僅劍指中國,連歐盟、日本等傳統盟友也一并打擊,然而三個月后的今天,這張單邊主義王牌卻淪為燙手山芋。
首先關稅大棒碰上了印度這塊硬骨頭,在汽車關稅問題上,莫迪政府寸步不讓,強硬態度直接打亂特朗普的“印太戰略”棋局,巴西、加拿大緊隨其后集體說不,西方陣營裂痕公開化。
就連“小弟”日本那邊也不安分,民眾的怒火讓協議變廢紙,雖然岸田政府簽了貿易協議,但75%日本網民痛斥協議出賣國家利益。
美國財長貝森特急得跳腳,威脅東京“履約不力就回調25%關稅”,而越南街頭抗議聲浪同樣高漲,民眾怒斥條款喪權辱國。
最讓美國頭疼的是中國在稀土戰場寸土不讓,7月27日即將在瑞典開啟的中美第三輪談判前,中方在稀土出口管制問題上紋絲不動,美方新增“停止購買俄伊石油”的要求,更是癡人說夢。
關稅威脅失效的特朗普十分罕見的對菲律賓總統馬科斯說出那句“菲律賓可以跟中國保持良好關系”,因為此時的特朗普明白,美國輸不起了。
國內崩盤
貿易戰場烽火連天時,特朗普的后院早已濃煙滾滾,最新民調顯示其總體支持率僅42%,高達57%的美國人否定其執政表現。
力推的“大而美法案”遭58%選民唾棄,而特朗普最關注的2026年中期選舉席位,如今也搖搖欲墜。
特朗普高調宣稱“談判收尾”時,實際上瑞典第三輪中美談判尚未開場,就連對歐盟發出的關稅制裁,也遭到了反擊,千億反制清單正在向美國砸去。
關稅戰沒有贏家,只有特朗普還在執迷不悟,如今,在現實的逼迫面前,歐洲國家正在悄然轉向。
8月1日歐盟關稅大限將至,特朗普政府急于為貿易戰滅火,但這場由他親手點燃的全球關稅博弈,早已不是他能喊停的游戲。
參考資料
歐洲理事會主席、歐盟委員會主席答澎湃:今天會晤雖短暫,卻意義非凡(澎湃新聞 2025-07-24)
科斯塔、馮德萊恩將訪華 歐洲“去風險”困局(中華網 2025-07-21)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