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在渤海碼頭測試的神秘飛行器終于露出全貌——這架被外媒稱為"渤海海怪"的地效翼飛行器(WIG),很可能成為改變南海游戲規則的新籌碼。
從模糊影像里能看出它混合了飛船階梯式船體、V型尾翼和疑似噴氣推進系統,活脫脫是蘇聯"里海怪物"的21世紀升級版。
現在最要命的是它的戰術定位。這玩意兒貼著海面飛,雷達看不見還能躲水雷,簡直就是為南海量身定做的"快遞小哥"。
想想看,在島礁對峙時它能一夜之間運去補給,美軍潛艇蹲守也攔不住;飛行員跳傘落水?派它低空搜救比直升機更隱蔽。更絕的是中國把主場優勢玩出了花——在自家海岸線2000公里范圍內,這種飛行器就像開了"戰爭迷霧"外掛,美軍航母編隊再強也難封鎖整片海域。
但別急著喊"黑科技無敵"。地效飛行器這玩意兒蘇聯玩砸過,美國現在搞的Liberty Lifter也還停留在PPT階段。
中國這款看著像技術驗證機,發動機到底是噴氣還是螺旋槳都沒實錘,更別說實戰環境下的生存能力——真要遇上F-35巡邏,這種低速大目標就是活靶子。不過話說回來,現代戰爭打的就是后勤,能在非對稱戰場多一個運輸選項,對美軍"分布式作戰"概念就是當頭一棒。
南海牌桌這下更熱鬧了。越南菲律賓看著中國用WIG快速投送兵力,估計后背發涼——以前靠地理距離爭取的預警時間可能縮水一半。
更微妙的是中美技術博弈:五角大樓搞Liberty Lifter是想解決"太平洋太大"的困境,中國卻用更小的機型專攻區域拒止。一個全球布局,一個聚焦近海,背后是兩國根本戰略路徑的分歧。
未來三年會是WIG技術的爆發期。復合材料、混合動力這些民用技術正在軍事化,就像無人機當年顛覆戰場那樣。
但真正的勝負手不在技術參數,而在于作戰體系的整合——中國要是能把WIG、AG600兩棲飛機和島礁基地編成"海上物流網",美軍印太司令部的噩夢就真要來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