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保定易縣許先生去年貸款200多萬元在瀑河支流旁養殖500多萬只蝎子,7月25日凌晨暴雨引發洪水,養殖場大門、辦公室和養殖區幾乎全部被沖毀,損失慘重。
五百多萬只蝎子一夜之間成了浪里白條,要說它們會不會滿大街找人報仇,先吃顆定心丸:絕大多數養殖戶手里的蝎子,毒不死人,最多讓你疼,跟被大蜈蚣咬一口差不多,一般要不了命。
這批跑出來的蝎子,從新聞視頻上看應該是東亞鉗蝎,其毒液里主要是神經毒素和少量組織胺,按體重算,得讓二三十只成年蝎子同時給一位七八十公斤的老哥來一下子,才勉強夠到醫學意義上的“致死量”。
現實中大多數情況是被蟄后局部紅腫、灼痛,像被煙頭燙了再撒把辣椒粉,疼個半小時也就緩過去了。老年人血壓高、心臟不太好的,可能會應激性心慌,那叫“嚇的”,不是毒死的。
至于它們會不會進城“逛街”,得看地形。蝎子是喜干怕澇的主兒,洪水一來,它們本能往高處爬,墻縫、樹干、柴垛、甚至你家門框子都是臨時避難所。
白天太陽一曬,地面濕熱,它們多半縮在陰影里不動;夜里涼快才出來找吃的。
保定這幾天積水退得快,柏油路面燙腳,蝎子真要在馬路上溜達,鞋底那溫度就夠它們原地烤串了。
反倒是村里柴火垛、老房基、磚石堆,要多留個心眼,穿鞋子別光腳下地,抖抖衣服再穿,基本就保險了。
萬一真被蟄了咋辦?老法子管用:先拿肥皂水沖,把可能殘留的尾針碎片洗掉,再冰敷鎮痛。家里有抗過敏藥的,吃一粒壓壓驚。
如果出現大片皮疹、嘴唇發麻、喘不上氣,那是極罕見的嚴重過敏,得趕緊往醫院奔。
再說這些養殖戶,這回是真慘。剛貸的幾百萬,棚子、溫控、種蝎、飼料,一水兒的高配,一場雨直接清零。
蝎子這行回本周期本來就長,母蝎懷孕得仨月,一胎平均二三十只,長到能賣還得大半年,洪水一泡,種蝎死光,等于兩年白干。
更糟心的是,許多人沒買保險。農業保險里確實有個“特種養殖附加險”,保費不算貴,一畝地也就百八十塊,但很多人嫌麻煩或者壓根不知道。這回吃一塹,估計周邊養殖戶排隊去保險公司咨詢了。
從生態角度,跑掉的蝎子對本地環境沖擊不算大。華北原先就有野生東亞鉗蝎,數量不多,主要吃小昆蟲,算半個益蟲。
人工養的這幾百萬只,真能在野外活下來的十不存一:天敵太多,鳥、壁虎、黃鼠狼、甚至大蜘蛛都能拿它們打牙祭;
再加上洪水把土壤里鹽分、農藥殘渣都翻上來了,蝎子皮薄肉嫩,扛不了幾天。過兩月再看,野外種群能留下萬把只就算蝎子祖宗保佑了。
倒是防疫部門得忙活一陣。蝎子尸體腐敗后容易招蒼蠅,高溫高濕下細菌繁殖快,村里得組織集中深埋,撒生石灰消毒。
那以后還能不能養?答案是能,但得換個思路。這兩年蝎子行情不錯,干蝎一公斤能賣七八百,飯店做“油炸全蝎”、藥酒公司收蝎子做原材,供不應求。
可老法子靠天吃飯風險太高,業內已經在推“室內立體養殖”:把蝎房做成多層抽屜式,離地一米以上,再配個水位報警器,漲水先淹設備不淹蝎子。
還有人琢磨保險+期貨模式,給每只蝎子貼個二維碼,死了掃碼理賠,聽著像給蟲子辦身份證,其實真能提高抗風險能力。
至于那些擔心滿城蝎子爬的朋友,放寬心。蝎子比你還怕熱,比你還怕人。洪水退后,它們要么被曬成蝎子干,要么被鳥叼走,剩下的也鉆進縫兒里當“釘子戶”。
天災面前,人蟲皆苦。老許的損失讓人心疼,也提醒我們:搞農業,不能只算利潤,還得算風險。蝎子雖小,背后牽扯的是貸款、技術、市場、保險一整套鏈條,哪一環掉鏈子,都可能血本無歸。
這次真正該反思的是養殖場的選址。把養殖場建在河邊,看似取水方便,實則隱患重重。
這次暴雨讓易縣24小時降雨量突破歷史記錄,達到驚人的362毫米,相當于一年的雨量一天下完。今后這種極端天氣越來越頻繁,任何靠天吃飯的行業都得重新評估風險。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