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說中國女籃這場闖進大運會決賽的劇本是靠“天賦寫的,那多少有點不夠實誠,畢竟這支隊伍剛合練兩周,能在加時賽啃下波蘭這塊硬骨頭,靠的更多還是臨場調整和球員心態的韌勁,尤其還是在對手小組賽贏過美國隊的背景下,這場球的含金量,怎么夸都不過分。
比賽過程其實挺典型的,第一節中國女籃就靠著高壓防守和里外結合的進攻打開了局面,12比7的開局直接把波蘭打了個措手不及,暫停回來對方緩過勁,第二節開始找回手感,外線三分和內線造殺傷一起來,咱們的發球突然就跟下了魔咒似的,不準頭加進攻受阻,眼看著領先被反超,還一度落后7分,很多時候球迷都覺得要“擺爛了,但是第三節突然就全員“通電,三分手感爆發,陳玉婕、唐子婷接連發炮,硬是把比賽拖進了常規時間尾聲,氣氛一度緊張到彈幕都要對噴了。
但真正的分水嶺還是在加時賽,雙方一起陷入得分荒,波蘭靠罰球拿了1分,比賽膠著到呼吸都屏住了,這時候中國女籃的“末節之王田媛媛站了出來,靠突破和籃下拼搶連得4分,直接把局勢扭轉過來,陳玉婕全場24分6籃板,田媛媛加時7分,這種關鍵時刻的表現,說是“天神下凡也不過分,球場就是這么現實,常規時間一分未得,加時就能爆發,你說巧不巧。
其實回看這場球,很多細節都挺值得復盤,比如劉禹彤場均30分鐘出場,15.5分的數據,尤其在她缺陣的時段中國隊明顯內線吃虧,上一場對日本隊,她被對方小動作搞到五犯離場,那轉身勾手和二次進攻,直接把國家隊在亞洲杯缺的“硬解能力給補上了,這場打波蘭,波蘭照搬日本的防守套路,結果劉禹彤已經升級了,低位多了假動作,分球更及時,雖然得分被限制到14分,卻吸引了兩名防守,給隊友創造了18次空位機會,這種犧牲式的打法,怎么看都是目前國家隊最稀缺的內線拼圖。
再看教練組的用人思路,李筍南敢用雙卡輪換,劉禹彤主力、張子涵補充,針對對手靈活調整陣容,把內線優勢最大化,波蘭以為會主攻內線,結果田媛媛外線爆發,這種出其不意的戰術變化,放到亞洲杯絕對是稀缺品,球員成長的軌跡也越來越有說服力,反觀對面波蘭,陣容其實不差,小組賽還贏過美國隊,這場還是被中國女籃的臨場應變“拿捏,說明什么,比賽不是靠紙面數據擺爛就能贏,關鍵還得看教練和球員的現場調整。
當然,問題也不是沒有,全場10次罰球只進5個,基本功著實還得補補課,有時候球迷看了都要上火,大寶貝劉禹彤也有失誤,高強度對抗下效率不高,不是每次都能靠一個人硬解,陳玉婕這場超常發揮把比賽拉進加時,田媛媛則用加時的7分逆轉風評,這種臨場爆發其實也很考驗球隊的心理素質——你說穩定性有沒有問題?肯定有,但年輕球員能在絕境下“站出來,未來就有希望。
外部因素也是個變量,這支中國女籃合練時間短,陣容磨合還遠遠不夠,能連續贏下日本、波蘭,其實最大驚喜就在于臨時搭建的團隊也能打出高強度的“團隊籃球,球權分配、戰術執行、關鍵時刻不慌不亂,這些細節也說明了教練組和球員的成長速度,站在懂球人的角度看,和過去那種靠一兩個核心球員“單打獨斗的套路比,這屆女籃的用人思路明顯更開放。
更有意思的是,賽后球迷討論最多的不是贏球本身,而是“為什么有些能打的球員在亞洲杯沒機會,比如宮魯鳴重用的李緣,亞洲杯場均只有1.5分,反觀這幾場大運會冒出來的新人,關鍵時刻能扛事,說明什么,陣容多元、戰術靈活,才是真正的競爭力,誰能保證在亞洲杯的土壤里,這些“在大運會上綻放的花朵會枯萎呢?
現在問題來了,決賽對手是美國隊,小組賽波蘭都能贏美國,中國女籃有沒有機會“逆襲?以目前的表現看,未必沒有可能,關鍵還是能不能把臨場調整、團隊協作和心理韌勁延續下去,畢竟決賽舞臺,拼的除了實力,還有“誰更敢打敢拼,中國女籃這批年輕人用表現證明了自己,剩下的就看明天怎么安排了。
最后說一句,這場球告訴我們,別低估逆境中成長的力量,也別迷信老套路,比賽得靠真本事說話,場上誰敢豁出去,誰就有機會,“不被看好并不等于沒機會,女籃姑娘們已經用行動給了我們答案,剩下的,就交給決賽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