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高溫天氣持續,許多人開始關注熱中癥的預防方法。各種補水飲品成為超市和藥妝店的熱門商品,其中“経口補水液”(口服補水液)也頻繁出現在大家的視線中。然而,消費者庁近日發布提醒,明確指出這類飲品并非適合日常飲用的普通補水方式,而是特定情況下才應使用的“特別用途食品”,如果誤用,反而可能對健康帶來負擔。
所謂経口補水液,指的是針對脫水癥狀者設計的專用飲料,其主要功能是在感染性胃腸炎、發熱、嘔吐、腹瀉等情況下,幫助身體迅速補充水分和電解質。它與我們熟悉的運動飲料雖然外觀類似,但成分含量卻有本質區別。與普通運動飲料相比,経口補水液中含有的鈉(ナトリウム)和鉀(カリウム)高出三到四倍。也就是說,它更像是一種“病中應急補劑”,而不是可以隨意飲用的健康飲品。
然而在酷暑之下,許多健康人群開始把這種產品當作日常的補水工具,甚至在沒有任何脫水癥狀的情況下,頻繁飲用或者一次攝入過多,這種做法并不安全。消費者庁指出,如果健康個體尤其是有飲食控制需求或患有心血管疾病的人,長時間或大量攝取経口補水液,可能導致鈉攝入過高,對心臟、血管造成額外負擔,引發不適甚至誘發風險。因此,哪怕是身體健康的人,也應避免將其當成普通飲料頻繁飲用。
更需要引起注意的是,有些人在劇烈運動后,會認為汗多流失多,就該馬上補充経口補水液。其實,對于大多數輕度流汗或日常鍛煉者而言,白開水、含少量電解質的運動飲料就已足夠,而不必動用這種高濃度的特殊補水劑。經常沒有根據地使用,只會增加身體負擔而非提升健康。
當然,如果已經出現脫水跡象,例如極度口渴、尿量減少、頭暈、乏力等,尤其是伴有發燒、腹瀉等癥狀,那么根據醫生或藥師指導,適量使用経口補水液,是有助于身體恢復的。此時關鍵是:看清包裝說明,明確使用對象,不以“預防”為名擅自替代日常飲品。
當前天氣炎熱,熱中癥風險確實不容忽視,但面對琳瑯滿目的“補水飲料”,應當了解清楚每一種產品的成分、用途和適用人群,理性選擇。預防熱中癥的重點依然是合理作息、科學飲水、避免暴曬及注意營養平衡,而不是依賴某種飲品來“一勞永逸”。
在飲品選擇上,沒有所謂“越補越好”,而是要“對癥使用、適量飲用”。經口補水液是一種功能明確的飲品,用對了才是良方,用錯了就是負擔。高溫天氣下的健康管理,需要的不只是清涼解渴,更是科學認知與慎重判斷。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