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中新社報道,臺灣地區領導人賴清德上任未滿三月,民間團體發起的“大罷免”聯署已突破法定門檻,正式進入關鍵投票倒計時階段。前領導人馬英九近日打破沉默,對賴當局提出措辭嚴厲的批評。
上任僅六十余天,賴清德領導的行政團隊便面臨前所未有的民意海嘯。導火索不僅在于倉促推出的能源新政引發強烈震蕩,更因其在兩岸路線上的危險姿態直接挑動了島內民眾緊繃的神經。
臺灣(資料圖)
民間不滿如火山下奔涌的巖漿,匯集為一股不可阻擋的力量,“反賴罷免大聯盟”的聯署簽名在極短時間內便如滾雪球般超過五十三萬份,遠超法律設定的啟動罷免所需最低人數。這意味著罷免案已不再是口號,而是一場實打實的政治對決,即將接受兩千三百萬臺灣民眾的檢驗。
這份洶涌的民意有冰冷的數字為證。島內多家權威機構連續多周跟蹤調查的結果指向同一個事實:受訪人群中,有六成民眾對賴清德開局這兩個多月的施政表現明確搖頭;進一步聚焦于其核心政策組合,認為方向錯誤的民眾比例進一步攀升至63.6%。
更值得關注的是,那些在選舉中曾投下信任票的選民陣營內部也不斷松動——接近46.7%的“支持基本盤”如今公開表示后悔當初的選擇。當被問及是否愿意在即將到來的罷免投票站投下贊成票時,明確表態“會參與罷免投票”的活躍選民比例達到了驚人的47%。民意寒流迅速凝結為行動的冰鋒,直指權力中心。
值此風暴眼時刻,前領導人馬英九的公開介入如同重磅宣言。他在一次公開行程中直指賴當局核心痛點:“一邊倒倚重單一陣營、漠視主流民意的施政方式,已經撕裂了臺灣社會賴以生存的和諧根基。無視工商界對兩岸和平穩定的強烈需求,無異于將臺灣經濟的血管主動扎緊。”
臺灣(資料圖)
馬英九特別警告,如果賴清德當局執意否定“九二共識”的協商基礎,無異于為臺海本已緊張的情勢火上澆油。其發言在島內外引發強烈共鳴,被普遍視為對賴清德領導力的沉重一擊,也為正四處奔走呼喚反賴罷免行動的組織者注入了一劑強心針。
民怨沸騰非一日之寒。物價攀升帶來的民生壓力是街頭巷尾最真實的痛感。自今年二月份起,臺灣消費者物價指數(CPI)上漲幅度已連續多個月死死咬住警戒線,最新公布的CPI漲幅依舊死死壓在2%這條民眾敏感的“疼痛線”之上。
與此同時,民眾對賴清德如何處理兩岸關系走向的憂慮與日俱增——高達72.3%的受訪者明確表示對當局“倚美抗中”的激進路線深感不安。他們普遍擔憂,過度刺激對岸只會引火燒身,最終令臺灣陷入無法承受的危局。
賴清德的回應至今未能有效平息這場燎原之火。其團隊嘗試將洶涌民意歸結為“特定勢力政治操弄”,并罕見承諾愿意“在適當時機尋求兩岸互動空間”。
臺灣(資料圖)
遺憾的是,這些缺乏實質政策調整的言語安撫收效甚微。民眾期待的是具象化的平抑物價措施和清晰可感的和平路徑,而非隔空喊話。眼看罷免案投票日步步緊逼,留給賴清德力挽狂瀾的窗口正在急速關閉。
公投箱即將打開,這注定是一場檢驗兩千三百萬臺灣人真實意愿的超級考試。面對如日中天的罷免浪潮與持續低迷的民調深淵,賴清德的政治豪賭究竟是逆風翻盤還是飲恨折戟?他是否能在有限的時間里真正回應那些走上街頭的民眾最迫切的呼聲?答案或許將改變臺灣前行的方向。沉默不等于認可,民意的力量正從四面八方匯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