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印度媒體持續高調鼓吹AMCA等國產戰機計劃“超越中國”,引發區域輿論聚焦。根據斯德哥爾摩國際和平研究所(SIPRI)統計,2023-2025年印度軍購總額全球第二,航空采購預算高達320億美元。
印度自信滿滿,認為西方發動機加持讓新一代戰機“讓中國、巴基斯坦都睡不著覺”。但多家國際防務智庫卻警示,印度的技術道路正在把自己推向戰略陷阱。看似撿了便宜,實則被美國和西方徹底掐住了命門。
“國產戰機奇跡”背后的技術依賴
印度近年接連宣布三大國產戰斗機項目:AMCA五代機、光輝MK2多用途戰機、TEDBF新型艦載機。2023年7月,印美、印法分別簽署協議,獲F414-INS6和M88兩款發動機本土生產及技術轉讓許可。
印度國防研究與發展組織隨即于2023年7月1日終止“卡弗里”國產發動機項目,徹底放棄自主動力研發。時至2025年7月,AMCA原型機剛剛組裝,光輝MK2仍停留在PPT階段,TEDBF僅有展會模型。三款新機無一例外全依賴西方中等推力發動機。
美國F414發動機系F/A-18“超級大黃蜂”等中型戰機主力動力,推重比約9,技術成熟。法國M88則用于“陣風”戰機,綜合性能略低。兩款發動機均屬中等推力級別,決定了AMCA、TEDBF只能定位于中型戰斗機,光輝MK2為輕型。
印度媒體將西方發動機視為“超越中國”的核心,但行業專家普遍指出,西方企業對零部件供應和整機出口擁有絕對控制權,印度空軍戰略自主權極其脆弱。
印度自廢“卡弗里”發動機計劃,意味著未來三十年內難以再造國產航發體系。美國和法國只向印度轉讓中等推力發動機技術,刻意把控技術上限,鎖死印度在中輕型戰機領域。全球范圍內,僅有中、美、俄能夠自主研發和大規模生產重型戰斗機。
印度喪失動力自主研發能力,空軍未來產能、升級、批量出口全部受制于西方。任何外交風吹草動,美國或法國都能輕松中斷供應鏈,讓印度主力戰機“趴窩”。
中國的航空發動機發展路徑成為對比樣本。殲-10早期依賴俄制AL-31發動機,屢因軸承問題墜毀。俄方消極應對,促使中國加速自主渦扇-10研發。經歷二十年技術攻關,2020年后全面國產化,殲-10C、殲-11B、殲-16、殲-20全部裝配國產發動機。
雖然推重比略遜于F414,但中國建立起完整產業鏈和研發團隊,為更高端的渦扇-15技術夯實基礎。中國空軍擺脫“卡脖子”,產能爆發,出口能力顯著提升。
“西方蛋糕”真的香嗎?
印度媒體對西方發動機引進大肆吹捧,渲染“讓中國睡不著覺”的自信氣氛。實際情況卻是,印度三大新型戰機全部被鎖死在中輕型范疇。
中、美、俄都擁有重型戰機自主能力,而印度即使獲得F414和M88,也只能生產最大起飛重量25噸左右的中型飛機,遠無法實現戰略縱深和載彈量突破。美國的深層考量在于,確保印度空軍未來只能對付周邊國家,不具備遠程投送與核心突破能力。
西方“糖衣炮彈”帶來短期“技術進步”表象,卻實則對印度航空工業形成長期閹割。喪失自主研發動力能力,令印度在未來三十年都難以突破重型戰機技術天花板。
印度空軍一旦失去美國、法國的發動機和零部件供應,主力戰機就將集體趴窩。以7月美印關系微妙為例,印度多次因零部件短缺臨時停飛部分蘇-30和陣風機隊,空軍戰備率一度跌破60%。
7月23日,印度空軍在拉賈斯坦邦印巴邊境啟動大規模演習,出動36架“陣風”、272架蘇-30MKI、145架幻影-2000,覆蓋巴梅爾、賈沙梅爾等敏感區域。
演習名義為“提升戰備”,實際核心目的是回應5月印巴空戰失利、轉移國內政治壓力。特朗普7月18日公開承認印軍“陣風”在5月沖突中被擊落,打破印度“零損失”神話,反對黨要求國會調查。
演習重點科目為夜間對抗和模擬擊落殲-10CE,試圖挽回技術代差“顏面”。印度空軍裝備升級動作頻頻:蘇-30MKI換裝國產烏塔姆有源相控陣雷達(宣稱探測距離超殲-10CE 20%),但多次因散熱報警;“陣風”棄用法制導彈,改裝國產“阿斯特拉”Mk1(2025年3月首射,尚未實戰);以色列ELM-2084反隱身雷達部署邊境,但巴方為殲-10CE加裝“靈雀”干擾模塊,形成技術對抗。
裝備短板與系統性風險
演習期間,印軍“幻影-2000”因液壓故障迫降,蘇-30MKI妥善率僅55%,陣風依賴法國駐地技術員。演習結束,印度并未公布任何擊落殲-10CE的模擬數據。外界普遍質疑印軍演習“自娛自樂”,無法解決實質性技術短板。印軍數據鏈系統集成度低,俄、法、以裝備無法互通,導致預警延遲12秒,是5月空戰失利的直接原因。
巴基斯坦空軍則借機驗證新戰術,用“梟龍”Block3引誘陣風開雷達,再由殲-10CE隱蔽突襲,巴方自信可再次擊落印方戰機。巴基斯坦將空域關閉延長至8月24日,新增“紅旗-9”防空陣地,強化應對。巴防長警告,印軍一旦越界將觸發核響應,地區安全局勢高度緊張。
7月24日,伊朗外長扎里夫緊急訪問巴基斯坦和印度,提議重啟《印度河用水條約》談判,試圖緩和局勢,卻遭印方拒絕。印度中止該條約,致使巴灌溉區30%農田減產,卡拉奇居民民生惡化。巴軍優先保障邊境雷達站供電,生活區斷水斷電現象頻發。
美國政府表面“關注”緊張局勢,實際持續向印度加大軍售。7月如期交付3架阿帕奇直升機,特朗普被曝私下鼓勵國務卿“多賣點導彈給印度”。印巴軍備競賽升溫,核風險警報頻頻拉響,地區局勢長期不穩。
印度還能“白撿”多久?
印度在美法“糖衣炮彈”下實現了短期技術突破,卻將未來戰略主動權拱手讓人。國產發動機項目下馬,重型戰機無望,空軍產能和升級高度依賴西方。
印軍“要讓中國睡不著覺”的自信,實則隱藏著巨大的軟肋。印度還能“白撿”多久?美國會不會隨時收回“蛋糕”?區域安全格局會否因技術依賴和軍備競賽陷入更深危機?歡迎留言討論,持續關注南亞大國的技術抉擇與戰略變局。
參考資料:
人民日報:2025-05-29 18:37:參考資料:瞄準取代“陣風”戰機,印度官宣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