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莫斯科又遭到了一波無人機襲擊,這讓俄羅斯不僅面臨巨大的民航混亂,還提醒了世界各國,無人機作為“非對稱武器”的威脅,已經開始變得越來越嚴重。無人機的威力,遠遠超出了人們的預期,甚至一些看似不可能發生的戰略突破,已經通過這種低成本、高效率的方式成為現實。吸取俄羅斯的教訓,像中國這樣的大國,如何應對這種非對稱戰術,保護自己的國家安全呢?
日前,俄羅斯防空部隊擊落了超過117架無人機,30架在莫斯科地區。莫斯科的主要機場如謝列梅捷沃、伏努科沃等,受到了嚴重的影響,數百個航班延誤或取消,俄羅斯的空中交通幾乎陷入癱瘓。
這類襲擊并不需要巨大的資金支持,也不需要復雜的軍事設施,簡單的無人機就可以在敵人心臟地帶制造大規模混亂。尤其是這些無人機,部分甚至來自民用技術。想想看,一個普通的第一人稱視角無人機,經過一些簡單改裝,就可以裝載爆炸物,精準地攻擊目標。可以說,面對這種低成本、高效的攻擊手段,很多國家的防御系統都顯得毫無準備。
提到無人機的威脅,大家不可忽視一個關鍵的案例,烏克蘭的“蛛網行動”。這次行動,烏克蘭利用自殺式無人機精準打擊了俄羅斯空軍基地,成功摧毀了13架戰略轟炸機。通過這種方式,烏克蘭展示了無人機在現代戰爭中的巨大潛力。關鍵是,烏克蘭使用的并非專門的軍事設備,而是基于民用技術的自制軍用無人機。
這種作戰方式的成功不僅是因為技術的突破,更因為俄羅斯在情報、監控、防空等多個方面的疏忽。尤其是烏克蘭通過民間物流渠道將這些無人機運入俄羅斯境內,利用俄羅斯的4G網絡進行遙控操作,這給俄羅斯的安全防范帶來了巨大的挑戰。
通過這次事件,我們不僅可以看到無人機在戰爭中的威力,還能學到很多關于防御和應對的經驗。中國作為一個大國,必須要高度重視這一點,因為在未來的戰爭中,非對稱戰術將是一個不可忽視的威脅。
首先,從情報和監控上來說,面對像無人機這樣的新型武器,中國必須加強對敏感信息的管理,強化對可能滲透的設備和人員的監控。在這方面,社會動員和公眾的安全意識尤為重要。任何外來威脅,在沒有提前發現和應對的情況下,都可能對國家安全造成巨大的隱患。
其次,防空和反無人機的技術需要大幅提升。俄羅斯的“蛛網行動”之所以成功,一方面是因為它的防空系統還停留在應對傳統的飛行器和導彈階段,缺乏對小型無人機的防護。針對這種威脅,中國可以從反無人機的技術上加大投入,像激光武器、電磁干擾、無人機捕捉系統等技術,都需要加速發展并廣泛應用。
現代戰爭與傳統戰爭的最大不同就在于“非對稱戰術”。無人機、黑客攻擊、信息戰等手段,徹底打破了傳統戰爭的規則。這些新型武器和戰術的出現,改變了各國的軍事布局,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挑戰。
以烏克蘭為例,雖然它的軍事資源遠不如俄羅斯強大,但通過無人機這樣的非對稱手段,它成功制造了巨大的戰略影響。這也給全球的軍事戰略家敲響了警鐘,戰爭不再是傳統的兵力對決,而是更為復雜、靈活、技術密集的博弈。對于中國來說,如何在不對稱戰爭中占據主動,如何利用自己的技術優勢,保護好國家的安全,已經是一個必須認真思考的問題。
無人機的興起讓我們看到了戰斗方式的變革。面對這種低成本高效率的非對稱威脅,各國必須在技術、情報、反應速度等多個方面做出快速調整。就像俄羅斯和烏克蘭的沖突給我們帶來的啟示一樣,任何國家都不能掉以輕心。未來,無論是大國還是小國,面對這種非對稱威脅時,都需要從戰略高度上進行系統防范,切實加強各方面的應對措施。
我們也必須認識到這一點,借鑒他國的經驗,防范潛在的威脅,尤其是加強對無人機的防控措施。通過技術創新、全民動員以及精確的情報工作,我們或許能夠在未來的戰斗中,構建起一張堅固的防護網,不僅防止無人機等非對稱武器的威脅,更能在戰略上占據主動。
來源:《張仲麟:俄烏戰場暴露的無人機非對稱威脅,中國怎么防?》 觀察者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