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月 23 日上午 10 點 20 分,東北大學的 6 名學生在內蒙古一家礦廠參觀學習時出了意外。他們當時正在中國黃金集團內蒙古礦業有限公司的烏努格吐山銅鉬礦選礦廠,因為腳下的格柵板突然脫落,不慎墜入了浮選槽,最終沒能救回來。
一起去的還有 1 名老師,在事故中受了傷。這 6 名遇難的學生都才 20 到 22 歲,正是青春年華的年紀。
事故發生后,6 名學生的遺體被安置在滿洲里市的圣天池殯葬服務中心。7 月 25 日,有消息說遇難學生的母親們趕到了現場,她們的樣子讓人看著心里發疼。
這些媽媽們眼淚早就哭干了,身體軟得站不住,只能靠別人攙扶著走,眼睛里滿是絕望,任誰看了都忍不住難過。大家能看出來,這些家長都來自普通家庭,穿著樸素,面相也很淳樸。
面對這樣的悲劇,家屬們沒提賠償的事,也沒急著認遺體,只說了一句話:查清楚。他們想知道,現場的防護措施到底有沒有做到位?日常管理是不是真的落實了?這些問題戳中了關鍵,畢竟責任是藏不住的,空頭口號根本保護不了孩子。
關于賠償,有專業人士分析,按照《民法典》的規定,死亡賠償金要按上一年度全國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 20 倍計算。2024 年這個標準是 49283 元,算下來每個學生大概能賠 98.57 萬元,6 個人總共約 591.4 萬元。如果參考礦難職工的賠償標準,加上學校和企業可能要共同承擔責任,每個學生的賠償或許能達到 150 萬到 200 萬元。
對這些普通家庭來說,再多的錢也換不回孩子的生命。培養一個 985 大學生本來就不容易,現在卻遭遇這樣的意外。大家都明白,普通家庭的孩子沒那么多選擇,只能把學技術當成安身立命的辦法,可在風險面前,他們往往最輸不起,連讓孩子平安長大都成了奢侈的愿望。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