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田之光原創制圖,版權所有
在說“再探東北大學學生遇難選礦廠”這事之前,先說說一個外賣員的事。
我看到一個外賣員,四川宜賓興文縣古宋鎮的,送外賣的過程中,路過一座橋。過橋的過程中,就落水遇難了。
這件事和東北大學學生遇難選礦廠,性質有共通之處。
常識情況下,格柵板上不能站很多人。
這一次,我發現澎湃新聞換標題了,換成了“遇難”。總算是有了人的生命第一的意識。
上一次我說東北大學的老師應該可以計算出格柵板的承重力。還有一點,正常情況下是應該有這個能力的,如果沒這個能力,應該問一問工廠的工人和廠長。
這一次澎湃新聞的記者們再次探訪選礦廠,一看就是聰明人。有人說上海人聰明,看來名副其實。
記者問到了格柵板的承重力,“格柵板每平方米承重約500公斤”。是不是一問就知的東西?
一問就知而不問。你說這是高傲,是自滿,是無知,還是什么?不管是什么,我覺得問題的關鍵就是不遵守規則。
遵守規則的前提得知道有哪些規則,知道有哪些規則之前是不是得問一問工廠的負責人。
據接受采訪的人正是選礦廠車間主任李春爽,這個人還是現場講解的人。為什么李春爽沒有掉到泥漿里,是因為他站在供參觀的綠色參觀通道上。綠色的通道寬度約1米,是水泥地面。
神奇的事情就發生了,就有學生為了更進的聽和看,本來應該是站在參觀通道上的,結果齊刷刷站到格柵板上去了。
而格柵板每平方米承重約500公斤,六七個人站上去,這是不是不遵守規則帶來的代價呢?
前些日子的新聞有說格柵板脫落是因“一側固定角鋼存在陳舊性裂紋”。這就算沒有陳舊性裂紋,六七個人站上去,也突破了它的承受極限啊,脫落都只是時間問題。
這似乎又回到了一個生活常識,越努力越不幸運。
我現在看到那些拼命努力的人,都會情不自禁地擔心。
前面那個外賣員,不就是在拼命努力嗎?據報道,她還有一個兩歲的孩子。
孩子才兩歲,不在家里好好照顧,偏偏要出來打工。說真的,都已經混到當外賣員的地步了,孩子將來極有可能還是當外賣員的命。
為什么要那么努力呢?我實在是不懂。成功,是一個蠱惑人心的東西啊,坑殺了多少善良的人?
外賣員明明看見橋上都是漫過的水,還要騎著電動自行車沖過去。你說這是不是拼命努力?
拼命努力的背后,是在破壞規則啊。如果一個聰明的小孩子看見橋上都是水,大概率要求救的。要么換條路過去,要么等水沉下去了,再過去。總之要么換方向,要么等一等。或者就是站在路邊大哭一場,也比沒頭腦地沖過去要強。
但是一個拼命努力的人不這樣,他們是一定要過河的,那怎么辦?騎著電動自行車,就這么盲目沖過去。
不珍惜自己的生命的人,如何珍惜他人的生命?不遵守規則的人,如何守護安全的結果?
另一方面,當然橋太低有責任,格柵板承重太低或者固定結構有裂紋是有問題,但這些問題的解決是需要技術,需要資金,也需要時間的。
但更關鍵的問題,則是無視規則的問題。
工廠如此,學校如此,工人如此,學生如此。這似乎是一條船上的螞蚱,步伐是如此的一致,可惜的是通往的是無視生命、無視規則的方向。
專業人士是不缺的,常識也是天天在說的,水火無情的道理也是天天在講的,但是偏偏有太拼命的人,拼命努力到要破壞規則的程度。
聽專業人士的吧,遵守規則吧,很難嗎?如果這也覺得難的話,就多讀好書,讓自己有分辨專業的能力,有分辨是非的能力,這樣起碼做一個聰明人,不被表面成功坑,不被拼命努力坑。
最后,再次對澎湃新聞標題用“遇難”二字代替了“溺亡”二字,表示贊賞,這是對生命權的珍視,以后記者們報道任何新聞時都要嚴格遵守這一條。
(木田之光寫于2025年7月26日)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