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隨著三大戰(zhàn)役的完成,解放戰(zhàn)爭已經(jīng)看到了勝利的曙光,毛主席和朱德總司令命令人民解放軍打過長江去,解放全中國。
而蔣介石也不可避免地想到了全面失敗后的局勢。雖然他很不想承認這一點,但也在老老實實地為自己準備后路。
解放戰(zhàn)爭后期的蔣介石一邊安排各種特務和軍隊,要么潛伏、要么在偏遠地區(qū)繼續(xù)抵抗。
另一邊加緊了對臺灣地區(qū)的建設,其實就是把大陸的物資搶運過去。其中最被蔣介石看中的,就是放在國庫里的黃金了。
根據(jù)作家吳興鏞研究出版的書籍顯示,蔣介石一共從大陸向臺灣運送了約四百五十萬兩的黃金儲備。
然而這也是一家之言,蔣介石到底從大陸拿走多少黃金白銀一直是個謎團。而根據(jù)“中華民國”前總統(tǒng)李宗仁回憶,單單運到臺灣的黃金就價值五億美元。
當年具體是什么情況,我們現(xiàn)在不得而知。但可以肯定的是,蔣介石已經(jīng)抽干了大陸的最后一滴血。
他留給共產(chǎn)黨的是一個徹徹底底的爛攤子。其實國民黨不光是在戰(zhàn)爭上破壞大陸,經(jīng)濟上掠奪大陸,蔣介石還想在思想文化上也掏空新中國,雖然這是一種不切實際的奢望。
隨著解放軍的腳步踏遍中國南北,能夠飛向臺灣的飛機也越來越少,但蔣介石寧愿拋棄很多國民黨高官和軍隊將領,也一直為三個人留著機位。因為這三個人代表著蔣介石認為的中國文化。
他們分別是中國儒釋道三教的領軍人物:孔子第77代孫、第31代衍圣公——孔德成;蒙古地區(qū)喇嘛教格魯派最大轉(zhuǎn)世活佛——章嘉七世;道門天師道第六十三代天師——張恩溥。
這三個人可以說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最高代表,而蔣介石帶走他們的目的也不言而喻:
一方面他們可以幫助蔣介石加強對臺灣的統(tǒng)治。另一方面,蔣介石還做著反攻大陸的美夢,到時候他還想依靠三人繼續(xù)統(tǒng)治大陸。并且?guī)ё咚麄儯部梢员苊馑麄儽恢袊伯a(chǎn)黨“控制”。
就這樣三人不管自愿與否,往后的人生里都再也沒有回到過祖國大陸。現(xiàn)在我們來一起看一下衍圣公、活佛和天師的不平凡人生。
自從春秋戰(zhàn)國時期,孔子創(chuàng)立儒家學說以來,就對中國文化產(chǎn)生了深遠的影響。
經(jīng)過西漢董仲舒提出“罷黜百家,獨尊儒術(shù)”的政治思想并被漢武帝采納確認實施后,儒家思想實際成為兩千年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正統(tǒng)和主流思想,成為了各個封建王朝的統(tǒng)治工具。
而孔子的后人們,也基本都被各王朝禮遇有加。因為孔子被稱為“圣人”的原因,到了宋代,宋仁宗給了孔子后人“衍圣公”的名號和職位。
此后不管歷朝歷代怎么變更動亂,孔子后人都穩(wěn)坐衍圣公一職。
到了第三十代衍圣公孔令貽時期,他不光得到清政府的認可,后來擔任“中華民國”總統(tǒng)的袁世凱也保證了衍圣公一切禮遇。
1919年,孔令貽在北京去世,孔令貽生前因為各種原因一直無子,所以在對待孔令貽的腹遺子問題上,北洋政府打起了十二分的精神。
為了防止有人“貍貓換太子”或者生產(chǎn)出現(xiàn)意外,北洋政府出動軍隊包圍產(chǎn)房。還派出一位將軍以及山東省省長親自坐鎮(zhèn)孔府。
并且還要求儒家顏、曾、孟三代后人和孔家長輩現(xiàn)場監(jiān)督,就這樣孔德成在萬眾矚目下出生了。
在孔德成百日時,他被北洋徐世昌大總統(tǒng)封為第三十一代衍圣公。不過在1935年的時候,因為孔德成覺得自己身處共和國時期,不應該擔任世襲官職,就主動辭去衍圣公的名號和官職。
但是儒家在中國的影響力是不可消除的,所以國民黨當局特殊給孔德成民國唯一的世襲特任官——大成至圣先師奉祀官。
其實不管是奉祀官還是衍圣公,孔德成的身份和地位都不會變。這也是他被蔣介石帶到臺灣的原因。
在臺灣時期,孔德成主要擔任大學教授以及祭祀孔子的責任。2008年10月20日,孔德成去世,他的后人成為新的奉祀官。
蔣介石帶走的另一個人是佛教的代表,章嘉呼圖克圖。他所在的佛教被認為是藏傳佛教里蒙青等地最為正統(tǒng)的分支。
實際上,他是第七世章嘉,呼圖克圖在蒙古語里的意思是“圣者”。每一任章嘉都被清王朝尊崇為國師,而到了七世章嘉這里,他和儒家一樣,也受到到北洋政府和民國政府的認可。
比如在清朝滅亡后,他依然被政府封為“宏濟光明大國師”。而蔣介石帶走他,就是想把佛教的正統(tǒng)帶走。
這樣每當佛教徒祭拜時,他們就不得不想到臺灣,這足以讓我們見識到蔣介石的險惡用心。
可是到了臺灣的章嘉七世卻無時無刻不在想著他的故鄉(xiāng)青海。早在1949年國民黨敗退前夕,章嘉七世就想回青海看看,但是國民黨擔心他“落入共產(chǎn)黨之手”,就一直沒有同意,最后他不得不跟著國民黨去了臺灣。
1957年,68歲的章嘉七世在臺北圓寂。章嘉七世在抗日戰(zhàn)爭時期,積極宣傳抗日,非常的愛國,到了臺灣以后又想念祖國,只是他被蔣介石裹挾,不得不遠赴他鄉(xiāng)。
而被蔣介石帶走的儒釋道三教最后一人,便是天師道第六十三代天師張恩溥。道教是中國唯一的本土宗教,以神化老子為尊。
兩千年來以“正一派”為主的江西龍虎山張家天師,一直認為自己是道教的正統(tǒng),哪怕他們經(jīng)歷了王重陽建立的全真派沖擊。
張恩溥出生于1904年,1924年掌握了天師道的玉印和法劍,被稱為第六十三代天師。早期的張恩溥積極宣傳道教活動,可隨著日本全面侵華后,他不得已隱居龍虎山。
1946年,在上海李理山道長和上海民政局長張曉松的幫助下,張恩溥成立上海市道教協(xié)會。后來他和李理山產(chǎn)生矛盾,國民黨則趁機拉攏他,當時蔣介石給了張恩溥第二十軍軍長的頭銜。
而蔣介石到臺灣時,自然是沒有忘記他這個道門正統(tǒng)。于是張恩溥帶著失傳的玉印和法劍到達臺灣,并在臺灣成立了臺灣省道教會。
在臺期間,張恩溥積極宣揚道教文化,一度使臺灣的道教信徒達到274萬人,為道教的發(fā)展立下汗馬功勞。
1969年12月,張恩溥在臺北羽化。他同很多到臺灣的大陸人一樣,經(jīng)常思念祖國,他在臨終前還念叨著兩岸早日實現(xiàn)統(tǒng)一。
蔣介石把儒釋道的代表拉到臺灣,是想挖共產(chǎn)黨的根,但是他忘了共產(chǎn)黨人都是無神論者。而且中國共產(chǎn)黨對待傳統(tǒng)文化,向來是以“取其精華、去其糟粕”為主,而且蔣介石可以把人帶走,卻帶不走思想和民心。
中國共產(chǎn)黨是靠著人民打敗了蔣介石,而蔣介石可以拿走金銀財寶,卻永遠帶不走已經(jīng)拋棄他的人民。這也是蔣介石會在大陸慘敗的原因,而他可能永遠都無法理解這一點。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