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下旬,東北大學組織大三學生在內蒙古一選礦廠參加浮選生產實習時,6名學生因格柵板脫落墜入浮選槽,不幸遇難。
這只是一場“認識實習”,學生們只需到工廠參觀,并沒有上手操作的業務。這也是礦物加工工程專業的必修課程之一,完成后學生們會得到2學分。誰也想不到事故在此發生。
這場意外為培養人才的校企合作實習敲醒警鐘,也促使全國高校緊急加強實習安全管理。
奪命的實習
作為礦物加工工程專業的學生,參與暑期實習是必不可少的。用東北大學一位工科生的話來說,這是他們的一門必修課,共計2學分。
此次參與實習的學生共有51人,帶隊教師4人。據新華社消息,7月23日10時20分許,東北大學6名學生在中國黃金集團內蒙古礦業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國黃金內蒙古礦業”)烏努格吐山銅鉬礦選礦廠參觀學習浮選工藝時,因格柵板脫落墜入浮選槽。事故造成6名學生遇難,1名老師受傷。
東北大學資源與土木工程學院大三學生徐長豐告訴界面新聞,中國黃金內蒙古礦業作為央企,與學校有全面的合作,“甚至他們董事長都是我們學院這個礦物加工專業畢業的。我們還有與他們公司共建的‘黃金班’。”
東北大學官網顯示,3月17日,“黃金班”優秀學生獎學金頒獎典禮召開。文章提到,中國黃金集團和東北大學全方位多層次開展戰略合作,瞄準國際黃金科技前沿,聚焦國家重大需求和創新性科技人才需要,于2023年9月在東北大學掛牌設立黃金學院。依托東北大學資源與土木工程學院和東北大學冶金學院建設,以資源勘查工程、測繪工程、采礦工程、智能采礦工程、礦物加工工程、冶金工程等專業為基礎,遴選設立“黃金班”。首屆“黃金班”于2024年9月開辦,共有37人,學生成績均位于本專業前 50% 。
徐長豐的朋友趙晨就是“黃金班”的學生,也是此次事件中的遇難者之一。據徐描述,趙晨老家在重慶,今年剛剛保研。事發的前一天晚上,徐長豐看到很多去到現場實習的學生都在朋友圈發文,說“看到了蒙古晚上好看的星星”。噩耗傳來后,他哭了一個晚上。
徐長豐對這種實習并不陌生,他稱這一次為“認識實習”,不需要學生們上手操作,只是去工廠參觀。實習所需的通勤和住宿費全由學校承擔,此外,學校還會給學生們買保險。徐長豐認為,東北大學一向重視安全問題,“我參加運動會打個太極拳都會給我買保險。”
事發后,網上傳言學生們掉入浮選槽,遭到了強腐蝕。一位相關從業者告訴界面新聞,氧化銅鉬礦浮選一般會使用硫化鈉作為硫化劑處理氧化礦石,浮選當中還會加入黃藥作為捕收劑,期間為了調節礦漿ph值也會根據情況計入一定的酸或堿,但總體ph值不會很極端,“一般來說8-10之間吧,可能對人體皮膚有害,但短時間內接觸影響幾乎可以忽略。”
7月25日,央視新聞報道,事發時有5塊格柵板墜落。
上述相關從業者介紹,格柵板建在浮選機之上,出于平時作業的需要,會有工作人員站在格柵板上觀察礦漿狀態、設備運轉情況以及取樣等等。“但是通常生產過程中不需要有這么多人同時站在上面,一般可能1-3人就差不多了。”
企業分管安全、環保及職業健康的副總經理趙春波面對媒體時稱,這些格柵板每平方米承重約500公斤。據趙春波介紹,目前企業相關負責人包括他本人在內,正配合相關部門開展事故調查和組織善后工作。
冷門專業的必修課
一位曾在東北大學就讀礦物加工工程專業,目前從事相關工作的林樺稱,得知母校學弟發生意外感到震驚和不可思議,“這么多年來一直也沒聽說過有什么重大問題出現。”林樺介紹,大三的實習屬于礦加專業必不可少的環節,“盡管現場肯定有安全風險,但是相比于冶金采礦之類學科的實習場地,選礦廠相對來說風險已經很低了。”
林樺2013年在東北大學讀本科,從大三下學期開始學校安排認識實習、生產實習和畢業實習,“一般是3-7天左右”。
在林樺看來,工科專業到生產現場實習是必須的,也是必要的,“光靠書本上的內容來了解專業知識太片面了。”一般實習前學校會給學生提供保險、實習工作服和鞋子,包括基本的安全培訓和安全教育。抵達現場后,工作人員也會在參觀前提供安全講解和告知注意事項。
林樺在學習和工作期間參觀過全國大大小小的礦山,根據他的了解,“央企礦山無論是從管理還是衛生角度來說,已經是相對規范和可靠的了。”他猜測,這可能也是學校安排學生去中國黃金內蒙古礦業實習的主要原因之一。
竇鴻是南方一所高校的研究生,他本科同樣讀的是礦物加工工程專業。在校期間,竇鴻根據學校的安排也參與了各種實習,但他所去的工廠浮選槽都比較小,也沒有站在浮選槽上方參觀學習,“是走在浮選槽旁邊觀看泡沫層。”
根據竇鴻的了解,該專業的實習基本上是去礦山的選廠,有碎磨車間、浮選車間和過濾車間等等。
礦物加工工程是一個冷門專業。高校對外招生的人數有限,且生源大多為調劑。也有人入學后,選擇轉專業或復讀,“所以學的人很少。”竇鴻也是在高考報志愿時被調劑到了這個專業。
據他講述,該專業的就業方向大多為礦山或設計院,“若能接受去礦山,就很容易找到工作。”但礦山因地處偏僻,很難留住年輕人。林樺也持同樣的看法,他認識的人里,大多數人因為學費少、錄取分數相對學校其他專業的分數低,或者有人“覺得搞礦賺錢多”才選擇了這一專業。
林樺認為,這是一個“挺適合窮孩子”的專業,需要有吃苦耐勞的精神,“但不愁就業,收入也還可以,只要能堅持干個5-10年,一般都能有所成就。”但他也承認,從就讀到擇業,被篩選掉了太多人,“因為很多人堅持不住。”
趙晨就是普通家庭的孩子,他來自重慶巫溪縣,是村里第一個考上985院校的學生。此前多家媒體的報道中,他從小在農村長大,家里還有一個弟弟。即使后來考上東北大學,趙晨也是申請貸款就讀。閑暇時,他還會做兼職貼補家用。
如果不出意外,趙晨會在2025年9月份開學后升上大四,之后繼續讀研。其家屬稱,趙晨已經被保研。
誰的責任?
目前,內蒙古自治區政府已針對此事成立事故調查組,對該起事故提級調查。
北京華讓律師事務所安全生產和消防安全專業委員會主任王康接受《中國新聞周刊》采訪時稱,若經后續調查認定格柵板本身存在事故隱患,但涉事企業相關人員卻沒有及時發現并予以消除,其可能會被認定涉嫌重大責任事故罪。在量刑方面,經調查被認定對事故負主要責任的人員,若無其他法定減輕處罰情節,將可能面臨3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的刑罰。
王康同時指出,此次事故中,若涉事高校在對實習單位考察評估過程中存在過錯,沒有發現實習單位存在的明顯問題,或者在實際實習過程中沒有繼續對學生的安全狀況保持足夠關注,涉事高校需要為此向遇難學生家屬承擔相應的賠償責任。
根據界面新聞了解,此次事件之后,不少高校的工科學生收到了輔導員關于暑期實習的叮囑和問候。各地高校通過發布安全提示、強化管理制度等方式,切實加強學習安全管理。
事故發生次日(7月24日),“北大團委”在官方公眾號要求學生在實習前需了解安全風險與應對措施,并嚴格遵守實踐單位的安全規定,如佩戴防護裝備、禁止擅自進入危險區域等。
海南大學則強調“嚴禁進入非參觀區域”,要求學生“緊跟隊伍,不擅自觸摸設備”。湖南財政經濟學院特別提醒學生留意格柵板、高空墜物等潛在危險源,鼓勵學生對不合理安排“敢于提出疑問”。
東北大學也在事故后緊急部署全流程安全檢查,對正在進行的實習活動加強監管,并成立了善后小組安撫學生及家長。
(徐長豐、趙晨、林樺、竇鴻為化名)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