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成績揭曉的那一刻,當屏幕上 300 多分的數字刺痛雙眼,失落與迷茫像潮水般將我淹沒。在填報志愿的對話框前,我指尖懸停許久,最終敲定了一個幾乎沒人敢碰的專業 —— 這個選擇,注定要掀起軒然大波。
父母得知消息時的反應,與我預想的分毫不差。客廳里瞬間炸開了鍋,父親將志愿表拍在桌上,憤怒中帶著焦急:“你這是把自己往坑里埋!” 母親紅著眼圈拉著我的手,苦口婆心地勸:“再復讀一年吧,哪怕多考幾十分,上個像樣的學校,選個熱門專業,將來找工作才能穩穩當當。”
他們反復念叨著 “計算機”“師范”“醫學” 這些穩妥的選項,語氣里的擔憂幾乎要漫出來。可我望著窗外掠過的飛鳥,心里那個藏了很久的念頭愈發清晰 —— 這條少有人走的路,哪怕布滿荊棘,我也想親自去闖一闖。最終,我咬著牙在確認鍵上敲下了決心,任由身后的嘆息聲在空氣里翻涌。
我被新疆農業大學生物系錄取了,而且還是那一屆的最后一名。命運似乎覺得對我的 “考驗” 不夠,又將我調劑到了冷門中的小眾專業 —— 荒漠生物。第一次聽到這個專業名字時,我心里雖有一絲擔憂,但更多的是好奇與挑戰的欲望。
剛進入大學,宿舍氛圍就滿是壓抑和沮喪。宿舍六個人,有五個整天哭著鬧著要轉系,她們抱怨這專業太冷門,畢業后根本找不到工作,看不到未來的希望。而我沒被她們的情緒影響,在烏魯木齊那間有些破舊的老房里,我制定了嚴格的學習計劃,每天沉浸在刷題的世界里,我的目標只有一個 —— 考研。
那時候生活條件很艱苦,宿舍電費分攤下來一天一塊錢,為節省用電,我總在光線好時抓緊學習。宿舍窗簾破了,我們就用尿素袋補上,雖簡陋,卻絲毫沒影響我追求知識的熱情。刷完真題,我會去牛圈攢實驗樣本,那里氣味刺鼻、環境惡劣,但我深知這些樣本對學習研究意義重大。每一次收集,都是對意志的考驗,我也在考驗中不斷成長。
三年大學生活在忙碌充實中過去,我以倒數第二名的成績擠進新疆大學讀研。這成績不算優秀,卻是我拼搏的結果。研究生階段,學習研究壓力更大,科研路充滿未知與挑戰,實驗常失敗,但我從未想過放棄。導師看在眼里,兩年后將我送到北京某 985 高校讀博,這對我是全新開始,也是更高平臺。
現在,我在實驗室里和師兄師弟們一起做研究。有一次,師兄師弟們開了個玩笑說:“當年那個300分的學妹,現在要帶我們發Nature了。”聽到這句話,我心里感慨萬千。從當年那個高考成績只有300多分的學生,到現在有機會沖擊頂級學術期刊,這一路走來,我經歷了太多的困難和挫折,但也收獲了成長和自信。
印象最深的是有一次回家,小表妹怯怯地問我:“姐,我錄到草業科學,是不是很慘?” 看著她眼中滿是擔憂和迷茫,我仿佛看到了當年的自己。我沒多安慰,只把那本三百頁的錯題本塞給她,認真說:“別怕冷門,怕的是你半途逃跑。”
其實,隨著時代發展和國家對生態環境的重視,情況已大不同。國家大力補貼荒漠生態研究,在新疆新建了三萬畝試驗田。曾經的冷門專業,如今成了緊缺專業。博士畢業時,各大科研機構和企業紛紛拋來橄欖枝,搶著要我。這一刻我深切體會到,掉坑里的從不是專業,而是半途而廢的自己。
從高考失利到選冷門專業,再到實現夢想,我的經歷證明:堅持選擇,不被困難和冷門嚇倒,終能走出自己的天地。
這個時代機遇與挑戰并存,不應只追熱門,而要依興趣特長選適合領域,在冷門處也能綻放光彩。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