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靈山警方多警聯動,迅速出擊,成功打掉一個“幫信”犯罪團伙,抓獲犯罪嫌疑人11人,繳獲作案手機4部、手機卡31張。
近日,縣反詐中心在工作中發現靈山縣城友誼路有人涉嫌盜竊手機卡進行電信網絡詐騙。獲悉線索后,縣公安局立即抽調打擊電詐專班、靈城派出所精干警力對案件開展偵查工作。期間,辦案民警充分發揚扛旗爭先、沖鋒在前的責任擔當精神,廢寢忘食、加班加點,一直奮戰在偵查破案第一線。經晝夜連續開展大量細致摸排工作,對大量信息線索進行篩查比對、分析研判,民警發現張某均(欽州市欽南區那彭鎮六湖村委人)、黃某杰(欽州市欽北區貴臺鎮洞利村委人)、何某桂(浦北縣福旺鎮大垌村委人)、陳某迪(防城港市防城區人)等人有重大作案嫌疑。
6月19日至7月12日,在欽州市公安局刑偵支隊等有關部門的協助下,經周密部署,民警在靈山縣三海街道靈山大道、欽州市欽南區楊帆大道等地一舉將張某均、黃某杰等11人抓獲歸案。經審訊,張某均等人均對其幫助信息網絡犯罪活動的犯罪事實供認在案。
經查,為牟利,2024年10月以來,張某均等人流竄到欽州、玉林、防城港、柳州等地,盜竊放置在電動車車兜內的手機的電話卡,隨后,與境外的詐騙團伙勾結,利用盜取的電話卡組成簡易GOIP設備,將境外詐騙電話偽裝成迷惑性更強的國內號碼,再海量撥打詐騙電話實施電信網絡詐騙犯罪活動(俗稱:手機口),引誘群眾上當受騙。完成任務后,上線向張某均等人結算“報酬”,直到落網,張某均等人共盜竊手機卡150多張,非法獲利3萬多元。
目前,張某均等4人已被依法采取刑事強制措施,何某桂等7人被依法給予治安行政處罰,案件還在進一步辦理中。
電話卡被盜,補張卡就完了?
電話卡被盜,不僅會讓犯罪分子多了詐騙工具,危害他人財產安全,還有可能對號碼歸屬人的生活造成很大影響。由于孩子們的電話卡大多是以家長身份注冊,在不法分子用盜來的手機卡實施詐騙之后,不僅副卡會被封停,主卡也難免會受到連累,甚至銀行賬戶、個人征信也會受到影響,從而給家長帶來意想不到的麻煩。
犯罪分子為什么要盜取電話卡?
不法分子利用在校學生防范性較弱的特點向中小學生收購手機卡,或盜取手機卡來幫助詐騙團伙撥打詐騙電話牟利。因為丟失的是電話卡,短時間內很難引起注意。而就在這短短的一兩個小時內,被盜的手機卡就會被不法分子用于從事電信網絡詐騙,導致手機卡因此被凍結。不僅是學生,不法分子還會利用普通市民的善意和同情心來作案。
比如針對部分老年人防范意識薄弱的情況,不法分子會向老年人借用手機等方式,稱與家人打電話,從而伺機盜取其手機卡,或是以問路和上廁所為由,來到老人家中伺機竊取手機卡。
犯罪分子盜取電話卡用來做什么?
不法分子盜取的電話卡,用于架設“GOIP”“VOIP”等通訊設備,將境外“00+”詐騙電話轉化成國內電話號碼,達到掩飾詐騙電話歸屬地,迷惑受害人的目的。
高頻丟卡場景
1.打籃球、跑步、健身時,手機隨手放在場地,卡托暴露被撬。
2.將手機鎖在電動車尾箱,小偷撬鎖后直接拆卡。
3.老年人對“借手機”打緊急電話警惕性低,借出去的手機還回來后電話卡卻沒了,但老年人以為“信號不好”,錯過最佳止損時間。
4.手機卡外露的電話手表、兒童手機,成騙子 “零成本” 目標。
5.在醫院、網吧等場所,犯罪分子對熟睡的受害人“下手”—— 手機留在原位,卡已插入詐騙設備。
警方提醒
1.給手機卡設置PIN碼。安卓手機:設置→安全→SIM 卡鎖→開啟 “鎖定SIM卡”→輸入新密碼。蘋果手機:設置→蜂窩網絡→SIM卡PIN碼→開啟并修改密碼。
2.日常護卡 “三不” 原則。手機或電話手表不用時,確保卡托扣緊不外露;陌生人借手機,直接拒絕不借用;手機突然沒信號、收到“SIM卡失效” 提醒,第一時間檢查卡是否在位不忽視。
3.電話卡被盜、被搶后立即報警,同時聯系通信運營商掛失賬戶、注銷被盜手機卡,以防被犯罪分子利用。
4. 認識危害,拒絕成為幫兇:買賣、出租、出借電話卡、銀行卡等行為,均為法律所禁止!輕則受到行政處罰,重則構成犯罪!不法分子正是利用這些卡實施詐騙、洗錢等犯罪。保護好自己的“兩卡”,就是守護財產安全,也是履行公民責任!
來源:靈山警方
1
2
3
4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