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以為蚊子只是吵?它其實是會要命的。”
如果你還覺得身上被蚊子咬幾口只是件小事,那真得重新認識一下這個“夏天最危險的殺手”。今年夏季以來,登革熱的確診人數激增,多個城市通報病例,甚至出現了小范圍的聚集性感染。
你聽說了嗎?廣州、深圳、海南、云南……登革熱正在悄悄逼近我們的生活圈。
這可不是小題大做。
登革熱不是普通的“發燒感冒”,它是由蚊子傳播的病毒性疾病,一旦被咬中,輕則高燒頭痛,重則出現出血癥狀,甚至可能引發休克。鐘南山院士近期再次發聲,強調要高度重視登革熱的防控工作。
他說得再清楚不過了:預防登革熱,遠比治療更重要。
登革熱每年在全球造成數百萬人感染,亞洲是重災區之一,中國南方每年都面臨不小挑戰。
我們不能指望每次都靠醫生救命,最好的辦法就是盡早預防。可問題是,很多人壓根不知道登革熱怎么來的,更別說怎么防了。
今天,我們就來聊一聊,這種看似“遙遠”的病毒,為什么正在一步步走進我們的生活,又該如何有效防住它。
登革熱的傳播方式其實很簡單——它不是人傳人,而是蚊子傳人。
準確地說,是一種叫做“白紋伊蚊”的蚊子。
它個頭不大,但攻擊性強,白天活躍,喜歡在人類周圍活動。白紋伊蚊就像“病毒快遞員”,哪個人身上帶了病毒,它咬一口,然后飛去咬別人,病毒就這樣傳開了。
它特別喜歡溫暖潮濕的環境,這正好是夏天的“主旋律”。
登革熱高發的時間段,通常就是每年6到10月。
你有沒有發現,只要這幾個月天氣一熱,“蚊子軍團”就開始瘋狂出動?這可不是錯覺,而是登革熱開始“活躍”的信號。
別以為住在城市就安全,白紋伊蚊對環境的要求不高,哪怕是家里的花盆積水、樓道的廢棄瓶子、陽臺的空調托盤,只要有一點點水,它就能“孵化軍隊”。
問題是,大部分人對登革熱的警惕性非常低。
你看看身邊,是不是很多人出門根本不帶驅蚊產品?晚上睡覺不開空調也不掛蚊帳?有些人甚至覺得“蚊子咬一下沒關系,抓抓就好了”。
但你知道嗎?一旦感染登革熱,高燒、頭痛、眼球后痛、肌肉關節酸痛、皮疹、惡心嘔吐……這些癥狀輪番上陣,有些人甚至會出現血小板下降、皮膚出血點,嚴重的可能引發登革熱出血熱,那可不是鬧著玩的。
目前還沒有特效藥能治愈登革熱,治療主要靠支持療法,靠身體硬扛。
所以說,預防比治療重要一百倍。
那我們到底該怎么做才能有效預防登革熱呢?鐘南山院士給出的建議其實非常明確:
第一,清除積水,斬斷蚊子的“出生地”。
很多人覺得家里干干凈凈的,不會有蚊子。
但你知道嗎?花盆底盤、飲料瓶蓋、空調滴水盤、陽臺死角……這些地方,都是蚊子最喜歡的“產房”。只要有一點積水,哪怕只有一元硬幣大小,蚊子就能在里面下蛋,幾天后變成“吸血戰士”。
每周至少一次,大掃除必做,積水一滴不留,蚊子就沒地可生。
第二,阻斷叮咬,別讓蚊子有“下嘴”的機會。
這點說來簡單,但很多人做不好。
夏天衣服穿得少,蚊子防不勝防怎么辦?出門前噴驅蚊液,回家后洗澡換衣服,睡覺時掛蚊帳、開空調、用電蚊香,這些都是有效的方法。特別是家里有老人和孩子的,他們免疫力弱,更要注意防蚊措施要到位。
不要等蚊子咬完才后悔,防住才是正道。
第三,及時就醫,別把登革熱當成普通發燒。
很多感染登革熱的患者,一開始只有發燒、頭痛這些普通癥狀,很容易被誤認為是感冒或者中暑。
結果一拖再拖,等到出現皮疹、嘔吐、出血點,才知道事態嚴重。醫生不是神仙,延誤了最佳時機,治療難度倍增。
如果你在夏天發燒,而且近期去過疫情高發區,一定要主動告訴醫生,讓醫生排查登革熱。
第四,社區聯防,別讓防控只靠個人。
登革熱不是一個家庭的事,它是一個小區、一個城市、甚至一個國家的公共衛生問題。一個人做好沒用,大家都要動起來才行。
如果你發現小區里積水嚴重、綠化帶蚊蟲滋生,要主動上報;如果所在單位、學校沒有定期消殺,也要提醒;如果有條件,參與社區組織的防蚊宣傳和志愿行動,人人出一份力,防控才會見效。
說到底,登革熱的防控,不是靠一個醫生、一個專家能解決的,而是靠我們每一個人都動起來,從家門口做起,從自己做起。
我們常說,健康是自己的責任,但在傳染病面前,它也是對他人的責任。
你可能覺得這只是一個季節性的小病,但登革熱的傳播速度快、潛伏期短、癥狀重,已經被世界衛生組織列為“最值得關注的蚊媒病毒病之一”。
它沒有疫苗可以全民接種,也沒有特效藥可以一吃就好,只能靠我們自己提高警惕,提前防范。
別再把蚊子當成小蟲子,它可能是殺手的“馬前卒”。
鐘南山院士的話我們不能當耳旁風。
他說:“蚊媒傳染病的防控,要依靠群眾的廣泛參與。”這不是官話,是實話。
你做好,家人少受苦。大家做好,城市更安全。
登革熱不是“別人的問題”,它可能就潛伏在你家陽臺上的那一滴積水里。
別再心存僥幸,也別等一場高燒來提醒你什么叫“后悔”。
現在動手,清干凈家里的每一個死角,才是真正負責任的健康生活方式。
最后總結一句話送給每一個人:登革熱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無知與懶惰。
清積水、防蚊蟲、早識別、齊參與,這四件事,誰都不能少。
健康不是別人給的,是我們自己守住的。
聲明:本文內容均是根據權威醫學資料結合個人觀點撰寫的原創內容,意在科普健康知識請知悉;如有身體不適請咨詢專業醫生。
參考文獻:
[1]李慧珍,楊璐,趙芳,等. 登革熱流行病學特征及防控策略研究進展[J]. 中國熱帶醫學, 2024, 24(3): 221-225.
[2]劉偉,張芳,陳曉. 白紋伊蚊的生態學特征與登革熱防控關系分析[J]. 中國媒介生物學及控制雜志, 2025, 36(2): 98-102.
[3]鐘南山. 加強登革熱防控意識,構建全民健康防線[J]. 健康中國, 2025, 12(1): 5-8.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