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生在1948年的淮海戰役,讓我軍將老蔣絕大多數的嫡系部隊全殲,也為全國解放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然而在淮海戰役中有個很怪的現象,就是黃維兵團在被困的第一時間,他們完全是可以突圍的。但不知道為什么,他們沒有突圍,而是等到我軍對他們徹底完成了包圍。
甚至在我軍剛包圍他們的時候,他們也有機會突圍,但他們依舊沒能抓住這個機會。一直等到后來華野加入戰斗,他們才開始行動。
黃維兵團為什么一開始不突圍?黃維固守是誰的命令呢?
12兵團司令之爭
黃維所在的12兵團,其實是個臨時組建起來的兵團。當時國民黨兵力被消耗嚴重,不得不進入重點防御階段,企圖重兵固守戰略要點。
他們想通過這種情況,讓我軍無法攻克戰略要點,進而保持自己的統治。當時解放戰爭的推進速度,是老蔣從未想到的快。
老蔣想不明白,明明自己一開始是全面進攻解放區的。可只用了區區兩年的時間,全面進攻被迫改為重點進攻,再改為全面防御,甚至最后都到了重點防御這一刻了。
他想不清楚,我軍在裝備和實力都是弱勢的情況下,究竟是怎么取得這么大的戰果的。
他企圖依靠自己現有的兵力,組成若干機動兵團,和我軍進行防御戰。他認為我軍能打贏防御戰,自己也一定可以。
在這樣的決策下,12兵團應運而生。此時的12兵團,是在胡璉18軍的基礎上成立的。然而12兵團成立后,司令卻不是18軍軍長胡璉。
之所以不是胡璉,其實還是國民黨內部博弈的結果。陳誠和白崇禧是死對頭,胡璉是陳誠的嫡系,但白崇禧欣賞他,想要拉攏他。
18軍是陳誠的嫡系部隊,要是胡璉成了12兵團司令,那白崇禧就沒辦法拉攏他了。所以無論如何,白崇禧不能讓他當12兵團司令。
陳誠沒辦法,只能推薦自己另一個心腹黃維擔任司令。黃維是黃埔一期畢業,比胡璉更得陳誠的信任,但他和何應欽有矛盾。
抗戰時期,就是何應欽排擠他,將他從軍隊中排擠了出去,把他排擠到了學校。而陳誠要重啟黃維,又遭到了何應欽的反對。
但除了黃維之外,陳誠并沒有合適的人選擔任12兵團司令了。所以他拉上了顧祝同,一起推薦黃維擔任12兵團司令官。
何應欽孤掌難鳴,他想要聯合白崇禧,但白在這次爭端中的目的已經達到,不想摻和到他們中去,所以最后黃維成功上位。
鬧脾氣的胡璉
對于這個結果,胡璉并不服氣。黃維雖說是他的老長官,但畢竟已經離開軍隊這么多年,根本沒有他對18軍的了解深。
而且這么多年,他自問勞苦功高,憑什么用一個副司令就將他打發了呢?
胡璉不服氣,所以干脆就不上任。正好當時他爹病重,他干脆請假回去看他爹,然后以為父守孝的名義留在了老家。
他不愿意赴任,老蔣能讓他如愿嗎?老蔣當時手底下正缺人呢,怎么可能放過胡璉?要知道,胡璉可是這么長時間唯一沒有敗給粟裕的人了。
所以自從他回家之后,老蔣隔三差五就給他發個電報,和他聯絡聯絡感情。電報上也沒什么有營養的話,都是黨國培養他多不容易,他可不能當個白眼狼。
他一定要為黨國盡忠,自己可是非常信任他、非常看重他的。
不過這些話對胡璉沒用,他想要的是實際的好處,而不是老蔣這些虛無縹緲的承諾。后來他又借口自己牙疼,繼續拖延時間。
但老蔣怎么能讓他繼續拖延下去,當時淮海戰役都已經開始了,老蔣還希望他在戰場上大發神威呢!
不過胡璉遲遲不回部隊,老蔣也拿他沒辦法。無奈之下,老蔣只能讓黃維帶領12兵團先出發。
12兵團的任務,是向襄城、魯南方向進犯解放區,吸引中野的注意力。他們需要將中野牽制在豫西地區,讓中野無法和華野匯合。
自從陷入重點防御的境地,國軍的情報方面就和癱瘓了一樣。他們對我軍的行動一無所知,也根本不知道中野的動向,就這樣做了決定。
而他們的失誤,就給了我軍很好的發揮。12兵團在黃維的帶領下,快速向徐州出發了。
因為部隊有戰車營、榴彈炮營等重武器部隊,所以他們行動的速度很慢。老蔣嚴令他們不得用任何借口延遲行動,黃維自然聽安排。
在到達蒙城的時候,12兵團的先鋒部隊和我軍開始交火。當時黃維并不知道,他遇見的已經是中野的主力部隊了。
雙堆集被全殲
他不僅不知道面前是中野主力,而且一意孤行要實行老蔣的計劃,非得和我軍硬碰硬繼續前進。
對于自己的這個老同學,陳賡是非常了解的。得知對面的司令官是黃維的時候,陳賡就想好了要怎么對付他。
黃維在黃埔的時候被叫“書呆子”,這是因為他不管什么事都喜歡從書上找答案,而且本人還非常不知變通。
陳賡這種靈活多變的人,最容易對付的就是黃維了。在陳賡的步步引誘下,黃維北渡澮河,徹底進入了陳賡給他布置好的“口袋”里。
一直到進了口袋,黃維才明白自己中計了。其實一開始中野因為兵力不足的原因,并沒有將黃維四面包圍,所以他們還是有機會突圍出去的。
楊伯濤也建議從東面突圍,這樣可以和李延年合并在一起,也就不用怕我軍了。
但黃維卻非常猶豫,他有點拿不定主意了。
他是個非常愚忠的人,老蔣讓他干什么他就干什么。老蔣讓他和杜聿明會師,他就非得完成這個命令。
而當時為了讓黃維心甘情愿踏入“口袋”,我軍選擇了暫時撤退。我軍的這個行為,讓黃維心存僥幸,認為他可以和我軍一戰。
就這樣,黃維渡過了澮河,也將自己和12兵團送入了絕路。
黃維最終被中野困在了雙堆集,經過頑強抵抗之后,他所在的12兵團全軍覆沒,他本人也成為了我軍的俘虜,被關押了27年后才被特赦。
然而被特赦后,黃維卻在看到一份資料的時候大怒,最終說了句:光亭誤我。
光亭是杜聿明的字,黃維為什么要這么說呢?
原來,杜聿明被特赦后是文史專員,曾在文史資料選集中寫過自己在淮海戰役中做的決定。
其實一開始的時候,楊伯濤提出突圍的建議之前,剿總就商量過黃維兵團要怎么辦。
顧祝同認為,當時黃維應該盡快突圍,和李延年、劉汝明兵團匯合。
但這個提議,遭到了劉峙和杜聿明的反對。劉峙認為,黃維只能北上,一旦突圍會將徐州置于危險之中。而杜聿明更堅決,他認為黃維如果突圍,他們的會戰計劃就成了一紙空文。
顧祝同問,萬一黃維無法突破我軍包圍圈怎么辦。杜聿明告訴他,那就只能固守待援。
上一個固守待援的是黃百韜,結果就是被粟裕全殲。杜聿明說這話的時候,擺明了就是要放棄黃維。
他后來說,如果要放棄徐州就不能戀戰,要戀戰就不能放棄徐州。當時他們都認為打不贏了,放棄徐州才是最好的辦法。
而放棄徐州,就意味著要放棄黃維。因為只有讓黃維在那里吸引我軍注意力,他們才能將徐州的部隊順利撤出。
要是還有余力,他們就救援黃維;如果沒有余力了,那就只能放棄黃維了。
可以想象,黃維看到這些資料的時候,內心是多么生氣啊!他的同僚親自放棄了他,這是多么可悲的事情啊!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