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軍先敗于遼沈,再敗于淮海,主要責任人當然是老蔣,其次就是陳誠和劉峙,杜聿明兩頭跑兩頭不落好,就是個背黑鍋的——不管是在東北還是在徐州,杜聿明的命令都不好使,因為他是中將,所有的兵團司令都是中將,有些軍長也是中將,而且很多兵團司令和軍長、師長都受老蔣直接指揮,杜聿明讓他們打而他們不打,杜聿明讓他們撤而他們不撤,杜聿明毫無辦法。
蔣軍中將多如狗,少將遍地走,但上將卻是一個蘿卜一個坑數量固定,只有一個上將升級或死亡、退役,才有其他中將頂坑,劉峙是1935年4月首批授予的二級上將之一,衛立煌和陳誠1939年5月晉升二級上將,是因為程潛晉升一級上將,劉湘病故,空出來兩個坑。
韓復榘也是1935年4月首批授予的二級上將之一,他那個“坑”最不吉利:1939年9月韓復榘被處決,龐炳勛晉升二級上將;1944年2月龐炳勛投敵,薛岳晉升二級上將。
遼沈戰役期間,陳誠已經于1947年2月21日晉升(張學良“退役”),劉峙在淮海戰役被褫奪兵權,自然連追認一級上將的機會都沒有,薛岳雖然不太受老蔣待見,但在上個世紀六十年代還是掛上了一級上將的四顆星。
說起老蔣不太受老蔣待見,徐州“剿總”總司令用劉峙而不用薛岳,那就是一個明證。
據《李宗仁回憶錄》記載,當時別說前線將領反對,就連老蔣的夫人也反對:“蔣夫人曾向委員長進言說:‘外邊閑話很多,劉峙恐怕不能再指揮作戰吧?’蔣先生說:‘劉峙指揮作戰是不行,但是哪個人有劉峙那樣絕對服從?’(本文黑體字,除特別注明外,均出自《李宗仁回憶錄》)”
難怪蔣夫人反對劉峙重新帶兵,當時“國防部”和前線早已反對聲一片,時任“國防部”第三廳中將廳長的郭汝瑰,向“參謀總長”顧祝同轉述了大家的意見:“徐州是南京的大門,應派一員虎將把守;不派一虎,也應派一狗看門,今派一只豬,眼看大門會守不住。”
那只豬指的是誰,不用筆者解釋,熟悉那段歷史的讀者諸君都知道,但大家中意的“虎將”是誰,那可就眾說紛紜了,但那頭虎肯定不是白崇禧,因為白崇禧是桂系二號人物,黃埔系將領是絕不愿意他到徐州指揮的——盡管老蔣后來也曾想讓白崇禧同時指揮華中、徐州兩個“剿總”,但白崇禧自己不愿意,下面的人也不支持,結果不了了之。
有人說那員虎將指的是華中“剿總”副總司令兼十四兵團司令宋希濂,也肯定是不準確的——當時劉峙確實想調宋希濂到徐州,但那是接替杜聿明,而不是當徐州“剿總”總司令,因為宋希濂和杜聿明都是中將,級別不夠。
即使是調宋希濂到徐州接替杜聿明,第二兵團司令邱清泉也堅決反對,這件事時任徐州“剿總”前進指揮部中將副參謀長的文強(淮海戰役被俘,1975年特赦)在《新生之路》一書中回憶錄了劉峙當時的說法:“總部已經召開作戰會議,一致認為杜光亭(杜聿明字)不歸,誰也當不起責任,我打算請宋蔭國(宋希濂字)前來接替光亭?!?/strong>
文強和邱清泉關系不錯,就把劉峙要調宋希濂到徐州的消息透露過去,邱清泉當時就急眼了:“我就不相信在徐州前線沒有接替的人才!我也不相信老宋能統帥機械化部隊!劉老師如此不能知人用人,徐州又要斷送在他手里!”
劉峙也算邱清泉在黃埔的“老師”,杜聿明是邱清泉的“老長官”,邱清泉瘋起來連劉杜二人的面子都不給,宋希濂當然也只會不動他,所以當時可能去徐州的“虎將”,既不是老蔣不信任的白崇禧,也不是資歷不足的宋希濂——宋希濂是“鷹犬將軍”,離虎將還有一定距離。
直到蔣軍在淮海一敗涂地,被俘將領在戰犯管理所“重逢”并“復盤”,才說出了他們當時想讓誰指揮。曾任第十二軍高參、副師長的陳啟鑾在《我的改造經過》(發表于全國政協《文史資料選輯》116輯)中回憶:“談到淮海戰役幾個精銳兵團被殲時,有人認為這是蔣介石用人不當:一個主要戰役,擺頭豬劉峙在那里指揮,如果擺頭老虎薛岳在那里指揮,絕不至失?。 ?/strong>
這幫戰犯也是過不去河賴褲襠大,事后諸葛亮以為薛岳去徐州就能帶他們逃掉,這簡直跟黃維被俘后要“拉開架勢重打”一樣無賴。
薛岳要是去了淮海,能不能逃掉都不好說,就更不用說后來還僥幸享受一級上將待遇了,但是老蔣為什么不用薛岳用劉峙,倒是一個很有趣的話題了:在抗戰期間,劉峙曾一度因為作戰不力而受處分,薛岳卻在長沙保衛戰中立下戰功,連蔣夫人都認為劉峙不堪大用,老蔣當時是怎么想的?
薛岳綽號(一說為小名)就叫“老虎仔”,他比劉峙小四歲,扛的也是上將軍銜,按理說不會招致邱清泉李彌等黃埔系不滿——邱李上的是黃埔軍校,薛岳加入同盟會后上的是黃埔陸軍小學第一期,那資歷可不是邱李等兵團司令能比的。
薛岳是一員虎將,但虎將比豬將不討老蔣喜歡的地方,就是他脾氣很大,據李宗仁回憶,薛岳在長沙保衛戰期間,就跟老蔣鬧過別扭:“長沙三次會戰時,薛岳本打得很好,不料在作戰正緊張時,蔣先生一個電話把軍隊調亂,薛岳一時無法補救,被打得踉蹌大敗,失了長沙。薛伯陵一氣,不聽統帥部撤往湘西的命令,竟把部隊撤到江西去了。后來薛岳幾乎為此受處罰呢!有人問薛岳為何要到江西去,薛說:‘跑遠一點,他(指委員長)電話便打不通了!’這是抗戰期間,高級將領盡人皆知的趣事。”
薛岳太有主見,似乎跟李宗仁走得也比較近,薛岳當“廣東省主席”的時候,曾想把廣州改為省轄市,也就是不受老蔣直接管轄而劃歸自己勢力范圍,結果被老蔣叫去一通訓斥:“你們以為你們可以反對我咯?誰反對我,我就叫誰死在我之前!”
在老蔣看來,薛岳腦袋后面是有“反骨”的,遠不及劉峙那么聽話,而且薛岳跟杜聿明也未必合得來。
事實上即使老蔣啟用薛岳代替劉峙,也難以挽回敗局,這就像被俘將領在戰犯管理所總結的那樣:蔣軍高級將領在抗戰勝利后就沒有學習提高,戰法還是一成不變,陳誠如此,薛岳也一樣。
薛岳后來有了主管海南軍事的機會,結果還是因為知識落后而鬧出了大笑話,他的“伯陵防線”一觸即潰,他還在那里吹噓自己的部隊有“原子手榴彈”——估計現在那個頻頻鬧笑話的于少將就是跟他學的。
但凡有半點現代軍事常識,薛岳也不會“發明”原子手榴彈,他是在淮海遇到劉、鄧、陳、粟四位名帥名將,可以說是連半分勝算都沒有。
據李宗仁回憶,薛岳算“粵籍將領”,他想把廣州從直轄市改為省轄市,在老蔣看來頗有割據之意,這種成見并非一朝一夕形成,所以讓薛岳去當徐州“剿總”司令,不過是“事后諸葛亮”們的一廂情愿而已。
薛岳確實是抗日名將,但在蔣氏集團,他縱有一些本事,也無奈老蔣經常越級指揮,“天子門生”們驕橫跋扈——薛岳去徐州,邱清泉肯定第一個跳出來鬧事,老邱連顧祝同都敢頂,又怎么會怕薛伯陵?
歷史不容假設,歷史的車輪誰也擋不住,薛岳沒去徐州,對他來說還真未必是一件壞事,讀者諸君可以試想一下:薛岳去當那個徐州“剿總”總司令,白崇禧就一定會支援他嗎?杜聿明、邱清泉等老蔣嫡系,能給他面子嗎?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