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6日,“一天世界:Graphic Design in Japan”中國巡展上海站在復星藝術中心開幕。展覽由日本平面設計師協會(JAGDA)聯合上海復星藝術中心、北京日本文化中心舉辦。這是迄今為止在中國舉辦的規模最大、系統性最強的日本平面設計展覽。
展廳空間約1200平方米,匯集了超過300件原作,分為5個主要單元,集中展示了包括原研哉、北川一成等設計師在內的百余位日本創意人的代表作品。展覽通過多元化的敘事方式,向觀眾呈現設計如何應對不斷變化的社會環境與技術挑戰。
日本平面設計師協會成立于1978年,是亞洲設計領域最具影響力的組織之一。協會頒發的“JAGDA賞”是日本平面設計界的最高榮譽,代表了當年視覺創作的標桿水平。展覽專門設置“JAGDA賞精選”單元,展出十位代表性設計師的獲獎作品,例如原研哉的《Make The Future Better Than Today》、北川一成的《KAMIZU》、植原亮輔的《LIVVERA》等。展品形式多樣,包括海報、包裝、數字媒體、標志和空間展示,反映了設計隨社會發展的演變,以及設計語言與媒介邊界的不斷拓展。該單元還展出了過去三十年的《Graphic Design in Japan》年鑒,觀眾可以清晰地看到日本視覺語言隨時代變遷的軌跡。
展覽特別介紹了獲得日本平面設計最高獎“龜倉雄策賞”的設計師北川一成。北川一成的設計作品兼具強烈的視覺沖擊力和商業成效。他領導的GRAPH公司秉持“壓縮設計”理念,注重從材料選擇、制作工藝、信息傳遞到社會意義的全流程創新。
展覽現場。阮佳雯 攝
展覽的三樓呈現了特別策劃的“25組中日設計師對談紀錄片”。該單元記錄了東京、大阪、上海、北京、杭州、深圳、廣州、澳門8座城市的25組中日創作者,包括專業設計師、策展人、藝術家、大學教授和科幻作家。他們基于各自的創作經驗和現實背景,坦誠交流了對當前社會、技術與文化議題的看法。展覽策展人龔奇駿表示,“將這么多組中日設計師同時聚集在一個物理空間幾乎不可能,但通過影像實現了這次跨越地理的拍攝,促成了不同文化間的深度對話。對話中,設計師們回顧了平面設計的黃金時代,探討了生成式AI帶來的挑戰,分享了身處不同文化背景下的理解與碰撞,并思考了設計師在時代變動中的定位,展現了設計作為文化實踐的廣泛可能性。”
為了深化展覽體驗,復星藝術中心在展期內將舉辦一系列配套活動。開幕論壇邀請日本設計中心董事色部義昭等嘉賓進行對談。專題講座則由業內專家深入解析日本設計的歷史脈絡及其當代價值。此外,還將舉辦多場面向公眾的導覽活動。
展覽將持續至8月23日。
原標題:《日本平面設計大展“一天世界”亮相上海,超300件原作展出》
欄目主編:張熠
來源:作者:解放日報 阮佳雯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