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剛!美國給韓國拋來一道難題
美國扔給韓國一道難題,李在明陷入兩難之地,怎么個事情呢?
據(jù)韓國《朝鮮日報》24日報道,了解近期高層磋商的美韓官員透露,特朗普政府已正式要求韓國擴大《美韓共同防御條約》范圍,以涵蓋更廣泛的印太地區(qū)。報道稱,這一舉動可被解讀為,美國希望韓國“在臺灣發(fā)生緊急情況時發(fā)揮作用”。
美國再次要求韓國將國防預算從GDP的2.3%猛增至5%,同時,美國常務副國務卿蘭多在東京會談中拋出“未來型全面戰(zhàn)略同盟”概念,要求韓國為美軍區(qū)域部署分攤更多費用。
既要韓國多交保護費,又要其介入臺海。美國在對韓國進行“雙重勒索”。
美國的“司馬昭之心”
美國最近重燃“印太戰(zhàn)略”之心,在印太地區(qū)動作不斷。近幾個月和菲律賓頻繁進行軍演、在菲律賓增加軍事基地,又是和日本、澳大利亞搞“奧庫斯”聯(lián)盟,美國國防部甚至要求日本與澳大利亞在假設的西太平洋沖突問題上明確表態(tài)。7月21日,美國國防部長赫格塞思會見菲律賓總統(tǒng)馬科斯,強調(diào)《美菲共同防御條約》適用于中國南?!,F(xiàn)在又盯上韓國,想把盟友都綁在自己的戰(zhàn)車上。
他們的如意算盤很明顯,一方面遏制中國的崛起,另一方面維護自己在亞太的霸權(quán)地位。這次想拉韓國下水,就是想在臺海制造更多麻煩,給中國制造壓力。
韓國“進退兩難”
李在明這回可真是左右為難。李在明上臺后,一直主張平衡中美關系,反對介入臺海問題。但美國的要求讓他們陷入了困境。如果答應,上屆尹錫悅政府過于親美的舉措已經(jīng)招致國內(nèi)輿論批評;如果拒絕,又怕得罪美國,影響韓美同盟。
作為美國的盟友,韓國在軍事上依賴美國的保護,但經(jīng)濟上又離不開中國。中國是韓國最大的貿(mào)易伙伴,中國連續(xù)21年保持韓國最大貿(mào)易伙伴國地位,2024年雙邊貿(mào)易額達3280.8億美元,同比增長5.6%。三星、現(xiàn)代等企業(yè)在中國市場的營收占比超過30%。在美國向全球包括韓國揮舞關稅大棒的時候,韓國再答應美國介入臺海的要求,并非明智之舉。但要是拒絕,美國又可能減少對韓國的支持,甚至在軍費分攤上繼續(xù)施壓。這種“安全靠美、經(jīng)濟靠中”的雙重依賴,讓韓國常陷兩難。
回顧歷史,韓國在中美之間的態(tài)度一直很微妙。2017年“薩德”事件后,韓國在美國壓力下部署了系統(tǒng),導致中韓關系遇冷,事后韓國雖然公開“三不”共識,即不追加部署、不加入美國反導系統(tǒng)、不發(fā)展美日韓軍事同盟,但隨后又否認這是對華的承諾,雙方關系修復耗時多年。這次臺海問題更敏感,是中國核心利益所在,韓國若重蹈覆轍,代價只會會更大,韓國的態(tài)度明顯更謹慎。李在明之前公開表示,臺灣問題與韓國無關,韓國不應介入。這說明韓國已經(jīng)意識到,若卷入臺海,韓國付出的成本將遠超過“薩德”時期。
面對美國的緊逼,李在明似乎下一盤險棋,當美國逼迫韓國擴大《韓美共同防御條約》時,當美國想進一步加大駐韓美軍軍費時, 韓國似乎也想拿回一些自主權(quán),李在明上任后對朝鮮釋放了一系列緩和信號,例如,7月21日,韓國統(tǒng)一部發(fā)言人具炳衫在回應媒體有關韓方正在考慮允許個人赴朝鮮旅游的報道時表示,韓國政府正在研究制定并推進改善與朝鮮關系的政策,旨在緩解朝鮮半島緊張局勢。當沒有朝鮮威脅,美軍便難以再用“安全保護”為籌碼,逼迫韓國在軍費分攤、同盟范圍擴大等問題上讓步。這是李在明對“安全靠美”這一方式的隱形反抗嘗試。
韓國的未來取決于能否在安全與發(fā)展之間找到平衡點,而這需要超越意識形態(tài)的戰(zhàn)略勇氣和務實智慧。 李在明是否真的有勇氣擺脫美國的控制,還要看后續(xù)他的行動。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