礦漿池事故視頻熱傳,有人墜落等38分鐘救援引眾怒。
礦場負責人稱按規程先關設備、層層上報,流程走了半小時。現場工人第一時間通知停設備、喊工友,可流程卡在領導審批。
國家規定礦場救援隊30分鐘到場,不少礦場用兼職隊難應急。礦方說礦漿環境險,盲目救人易引發二次事故,得等專業評估。公眾不買賬,罵流程死板,拿人命當“走程序”的代價。
國外礦區一線有指揮權,發現險情能直接聯系救援隊搶時間。
國內專家稱嚴守程序降礦難死亡率,可現實有人光走流程不救人。
退休救援隊長回憶,曾因等領導簽字耽誤五分鐘,兩條命沒了。
政策剛改,重大事故可先救人再補手續,執行細節卻沒說清楚。礦工進作業區前簽承諾書,卻沒人敢寫上“優先救人”這一條。
醫生說礦漿黏稠如混凝土,墜入后口鼻堵塞,窒息速度遠超溺水。
有實習慘劇里,銹穿的格柵板承重不足,7人踩上瞬間坍塌。事前工人早反映板子異響,可企業掛著“零事故”橫幅卻沒人修。
規定該裝的防墜網、救生繩統統沒有,安全防護成了一紙空文。
我個人認為,流程是死的,人是活的,救命時刻不該被程序捆住手腳。
現在礦場安全不能只盯著“有沒有流程”,更要看“能不能救人”。
監管該抽查應急速度,更要查實操能力,別讓救援隊成了擺設。
一線指揮權該不該下放?
怎樣平衡流程安全和救人時效?
這得好好議議。礦難悲劇一次次敲響警鐘,別等事故發生了,才說流程有漏洞。記住,再好的救援規程,也抵不過“把人命放在第一位”的初心。
趕緊檢查礦場應急預案,卡死一線決策權的地方必須改。
關注后續,看這場“流程與人命”的爭議如何找到平衡點。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