種紅薯的鄉親最近得盯緊地里動靜了。眼下不少地塊的紅薯,正悄悄進入最關鍵的膨大期。
這時候管得好,紅薯結得又多又大又甜;管錯了,收成能差一半不止。咋知道紅薯開始“鼓個兒”了?
看這3個信號,準得很。第一個信號:藤子突然“犯懶”了。
原先竄得飛快的紅薯藤,最近長得慢騰騰的;藤尖的嫩葉子,也沒之前冒得勤了。
為啥?營養都偷偷往地下的薯塊送了。第二個信號:老葉子“變臉色”了。
底下的老葉子顏色變深,有些開始發黃、掉落。這是紅薯在“精簡兵力”,把勁兒全攢著膨大塊根呢。第三個信號:壟上“咧嘴笑”了。
蹲壟邊扒開土瞧瞧,要是壟面、壟邊出現細裂縫,甚至能瞅見底下紫紅的薯皮——恭喜,紅薯正使勁兒撐大土塊呢。
除了看地,掐時間也靠譜。
春紅薯,栽下80-90天;夏紅薯,栽下70天左右,基本就到膨大期了。
老把式常說“處暑到白露,紅薯猛長肉”,這節氣前后,天涼夜爽,最適合紅薯“長個兒”。
膨大期咋管?記住3招,高產又好吃。
第一招:澆水得“巧”。地干了、葉子中午發蔫兒,趕緊澆;但別大水漫灌,順壟溝澆“跑馬水”,讓水慢慢滲下去。秋雨多的地兒,提前挖好排水溝,別讓紅薯“泡爛根”。
第二招:追肥得“準”。這時候紅薯最饞鉀肥!
鉀肥能增甜增重,氮肥少用——氮肥多了光長藤葉,薯塊長不好。推薦撒草木灰,或者沖硫酸鉀、磷酸二氫鉀。離收獲一個半月左右施,效果最明顯。
第三招:葉子得“護”。葉子是地下薯塊的“食堂”,得讓它們曬夠太陽。藤子在地上亂爬、葉子疊著,要輕輕提蔓,讓葉子舒展開。
同時盯緊害蟲,發現趕緊治。
有人問:控旺和膨大期沖突不?不沖突!膨大期前得控旺,要不藤葉瘋長搶營養。
第一次控旺在栽后30-40天,第二次在65-70天,第三次在85-90天。控旺方法有提藤、割藤、打藥,小規模種提藤就行,別翻藤傷葉。
老輩說“看天施肥”有道理,但得結合科學節點。比如壟上剛裂小縫,趕緊撒草木灰——這時候補鉀,紅薯能“再鼓一鼓”,皮兒光溜還耐存。山區土層薄的地,施肥得早;平原肥地,別施過量。
有人發愁施肥量咋把握?記住尿素20斤、復合肥50斤的數,草木灰順縫撒,別等地皮全裂才動手。錯過早期追肥別慌,中期補上總比不做強。
種紅薯不是光下力就行,得摸清它啥時候“餓”,啥時候“饞”。膨大期這3信號、3管法,就像給紅薯畫了張“沖刺地圖”,踩準了才能豐收。
趕緊去你家地里瞅瞅,藤子是不是“犯懶”了?壟上有沒有“咧嘴笑”?該澆水的澆水,該補鉀的補鉀,該提蔓的提蔓——秋后挖紅薯,那場面才叫喜人!
不同地塊有差異,拿不準的,問問村里老把式,或者去鎮上農技站請教。豐收的喜悅,就藏在眼下這幾趟地里頭呢!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