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青年網濰坊7月27日電(通訊員 黃嘉欣)鄉村振興的浪潮中,智慧農業正成為破解"誰來種地""怎樣種好地"的關鍵鑰匙。2025年7月27日,山東理工大學"一路前行"實踐團走進山東壽光,探訪山東圣大節水科技有限公司,在智能溫室與數字系統的交織中,探尋農業現代化賦能鄉村振興的實踐路徑。
科技賦能農業:從"看天吃飯"到"知天而作"
推開公司大門,實踐團成員首先被展廳內的設施農業聯動模型吸引——屏幕上跳動的土壤含水率、光照強度數據,與大棚內自動啟停的遮陽簾、滴灌頭實時聯動,構成一幅生動的"智慧農業圖景"。公司負責人介紹,這正是圣大節水的核心競爭力所在:依托5G通信、云平臺與大數據技術,將傳統大棚的"手動操作"升級為"智能調控",從通風遮陽到水肥供給,實現全流程自動化。"過去種地靠經驗,現在靠數據。"在智能水肥一體化設備展區,負責人的講解讓實踐團成員恍然大悟。不同于傳統大水漫灌與化肥撒施,這套設備將水溶肥溶解于水,通過滴灌、噴灌等技術精準送達作物根系,肥料利用率提升40%以上,水資源消耗減少30%。"你看這個二級過濾器,精度達到120目,相當于頭發絲的1/3.7,能把雜質全濾掉,保證每一滴水都帶著養分精準滋養作物。"實踐團成員圍著設備仔細觀察,看著傳感器實時傳回的土壤數據,真切感受到"數字化種植"的魔力。從玻璃溫室里的蔬菜到公園綠化帶,從中藥材種植到高爾夫球場灌溉,這套系統的應用場景遠超想象。"就連打藥都能自動化,35分鐘就能完成一個大棚的霧化噴施,藥霧細到能懸浮在空氣中,連葉片背面的蟲子都跑不了。"負責人的介紹,讓實踐團成員對智慧農業的"精準度"有了更深認知。
圖1 為負責人為團隊介紹二級過濾器 中國青年網通訊員 鄭安慧 攝
圖2為實踐團成員參觀霧化打藥機 中國青年網通訊員 鄭安慧 攝
創新不止:從"自動化"到"預見未來",青春力量共筑新篇
"這套系統能預測明年的收成嗎?"面對實踐團成員的提問,負責人笑著點頭:"可以,但得靠數據說話。至少積累三年數據,分析光照、溫度在作物開花結果時的影響,才能找到規律。"這讓成員們意識到,智慧農業的進階之路,離不開長期的技術沉淀。 從手機遠程操控到攝像頭監測作物長勢,從北斗導航無人耕作到基于傳感器的智能決策,公司的創新布局讓實踐團成員振奮。"未來會更智能,輸入作物種類、區域氣候,系統就能自動調參數,像'農業大腦'一樣工作。"負責人的暢想,讓成員們看到農業現代化的廣闊前景。 實踐接近尾聲,實踐團成員在會議室展開熱烈討論。"以前覺得種地就是'面朝黃土背朝天',今天才知道,智慧農業能讓種地變成'技術活'。"成員小王感慨道。大家紛紛表示,這次實踐讓他們深刻理解了"科技是第一生產力"的內涵,未來要把所學知識融入鄉村振興,用青春力量助力農業現代化。 走出公司,夕陽下的壽光大棚泛著金光。"一路前行"實踐團的腳步雖暫歇,但對鄉村振興的思考與行動,才剛剛開始——在科技與土地的交響中,更多青春力量正匯入鄉村振興的洪流,共繪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的新畫卷。
圖3為實踐團成員與負責人合影留念 中國青年網通訊員 鄭安慧 攝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