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月,山西8歲男孩趙子龍,在公益組織馬小馬的幫助下,來到太原消防體驗消防員的工作。
事后,消防員叔叔問趙子龍:“你為什么這么想當一名消防員?”沒想到他說:“我去太原滅火的時候,媽媽會看到我,會說‘咦,這不是我兒子嗎……”
此視頻一出,在全網引起了軒然大波,引得千萬媽媽破防:這樣懂事的孩子,媽媽怎么忍心拋棄?
01
2013年,趙子龍出生在山西呂梁一個貧困家庭。
父親酗酒成性,常經常與家人發生激烈的爭吵,對幼小的他更是不聞不問。
在他還在襁褓中的時候,母親便無法忍受這樣的生活,選擇了離開,從此音信全無。
母親離開后,不久,父親因觸犯法律,鋃鐺入獄。
年幼的趙子龍只能跟著爺爺奶奶一起生活。
2020年,爺爺因病去世,這個原本就搖搖欲墜的家徹底失去了支柱。從此,他只能與年邁的奶奶相依為命。
為了養活趙子龍,奶奶靠撿破爛,打零工,一個人帶著孩子艱難地生活。
轉眼孩子6歲了,到了該上學的年紀了。因為父母的不負責任,趙子龍沒有戶口,沒法入學。
孩子的奶奶嘗試聯系孩子的外婆,希望讓孩子的母親配合,解決孩子上學的問題,沒想到,卻被外婆拉黑了。
無奈之下,奶奶四處奔波,在縣城很遠的地方,找到了一所可以接納趙子龍的學校,學校還提供住宿。
為此,奶奶帶著趙子龍離開了家鄉,到縣城郊區租了一間簡陋的小屋。冬天寒風從四處漏風的縫隙灌進來,祖孫倆僅靠一個破舊的“小太陽”取暖;夏天屋子悶熱潮濕,蚊蟲肆虐。
寒冬來臨,奶奶經常早早起來,冒著嚴寒出門撿拾柴火、拾破爛,趙子龍在放假時,也會早早跟著奶奶出門,撿柴火、拾破爛。
更讓人揪心的是,每周末奶奶都要騎著破舊的電動車穿越危險的隧道接送趙子龍上下學。隧道的大車來來回回,揚起的灰塵,經常讓奶奶看不到路,好幾次險些遭遇意外。
趙子龍在學校里還會把同學丟棄的飲料瓶攢起來,帶回家交給奶奶去換錢。
孩子雖然能上學了,但是由于沒有戶口,在學校里只能讀一年級不能升級。老師說:“趙子龍非常聰明懂事,在班里成績不是第一就是第二,生在這樣的家庭,真是可惜了。”
因此,為了給孫子解決上學的問題,奶奶求助到一束光公益團隊。
02
2021 年 12 月,一束光公益團隊的馬小馬來到趙子龍就讀的學校。
午后陽光正好,馬小馬和趙子龍坐在學校臺階上。他看著眼前這個瘦小的男孩,輕聲問:“孩子,你家里都有什么人呀?”
趙子龍抬起頭,眼里閃過一絲與年齡不符的憂傷,小聲回答:“只有我和奶奶。”
“其他人呢?” 馬小馬追問道。
男孩沉默了許久,低下頭哽咽著說:“我爸坐牢了,我媽走了,爺爺也去世了……”
馬小馬又問:“你還記得爸爸長什么樣嗎?”
“記得,他以前很帥。” 趙子龍想了想說,“我六歲的時候,他經常和我還有奶奶吵架,對我不好。”
“家里有媽媽的照片嗎?”
趙子龍搖搖頭,眼圈泛紅:“沒有。過年時看到別的小朋友媽媽給他們買好吃的,我心里特別難受,有時候真想哭。”
“那你哭了嗎?”
“沒有,我憋著呢。” 男孩仰起頭,撇著嘴說。
“為什么不哭出來呢?你這么小,想哭就哭啊。”
“我怕奶奶傷心生氣,她每天干活太辛苦了。”
馬小馬聽著趙子龍講述自己的故事,心里一陣陣發酸。孩子的懂事和不幸遭遇交織在一起,讓他眼眶發熱。
隨后,馬小馬提出想去家里看看,趙子龍點點頭。
兩人從學校出發,來到縣城郊區奶奶租的屋子。
院子里堆滿了撿來的柴火、廢紙和飲料瓶,寒冬里,屋里唯一的取暖工具是一個舊 “小太陽”。
“為啥孩子要去那么遠的地方上學?” 馬小馬問奶奶。
一聊起來,奶奶的話匣子打開了。
馬小馬這才知道趙子龍的身世 —— 爸爸入獄、媽媽離家,沒戶口導致無法正常升學,只能去偏遠學校借讀。
日子過得苦,趙子龍卻格外懂事。他從不跟奶奶要零花錢,放假就搶著做家務、撿柴火、收廢品。
奶奶紅著眼眶說:“別的孩子見了超市玩具走不動道,他倒好,跟不認識似的,塞給他都不要。”
馬小馬聽得心頭泛疼,臨走時試探著說:“跟我去太原看看吧?”
“我不走,” 孩子立刻搖頭,“我不放心奶奶,明天還要跟她一起撿柴火呢。”
聽完,馬小馬心疼地把孩子摟進懷里。8歲的孩子卻藏著不該屬于這個年紀的擔當,讓他鼻尖一陣酸楚。
03
馬小馬輕聲問趙子龍:"你最想要什么東西呀?"
孩子遲疑了半天,才羞澀地說:"我想要一件新衣服。"
馬小馬追問:"多久沒穿過新衣服了?"
趙子龍低頭想了想說:"記不清了。"
他身上的衣服都是別人送的舊物,鞋子也磨破。
"除了新衣服,還想要什么呢?" 馬小馬又問。
"我還想要一套玩具,有奧特曼、恐龍和城堡。" 孩子眼里閃著光。
但馬小馬沒有立刻答應,而是和他約定,下次考試考了一百分或者拿了第一名,就滿足他的愿望。
幾天后,趙子龍周末放假回家,主動幫助奶奶做家務、撿柴火,打動了馬小馬。馬小馬決定提前實現他的夢想。
馬小馬帶著他來到商場。賣衣服的阿姨看他懂事,送了一雙新襪子。趙子龍先鞠躬說 "謝謝阿姨",再接過襪子。
這一幕讓馬小馬倍受感動,忍不住說:"給我當兒子吧!"
孩子卻搖頭:"我有奶奶就夠了。"
剛換上新衣服準備回學校,趙子龍突然說:"叔叔,我想換回舊衣服。"
馬小馬驚訝地問:"為什么呀?"
"學校同學都穿舊衣服,我穿新的他們會難過。"
馬小馬這才想到,在趙子龍就讀的學校里還有許多和趙子龍一樣的孩子,他們都是穿著別人捐贈的舊衣服,早早扛起了家庭重擔。
他摸著趙子龍的頭說:"你真懂事,過幾天叔叔給所有同學都買新衣服,你再穿新的來學校,好不好?" 孩子用力點頭:"好!"
2022年1月,馬小馬和志愿者帶著保暖校服、跑鞋和體育器材來到學校,特意讓趙子龍給同學們分發愛心物資。
聽著一聲聲 "謝謝",趙子龍眼里滿是喜悅 —— 對他來說,幫助別人比得到新衣服更幸福。
與此同時,馬小馬團隊為趙子龍的戶口多方奔走,相關部門了解到趙子龍的情況后,決定特事特辦。不久,趙子龍的戶口辦下來了。
趙子龍站在山坡上,向著遠方大聲喊:“我不是黑人了……”
看著孩子開心的模樣,馬小馬知道,這份善良已經在苦難中生根發芽,他要細心地為這顆種子澆灌更多的愛,讓他健康快樂地成長。
04
馬小馬問趙子龍:“子龍,你長大后想做什么呀?”
趙子龍眼睛亮晶晶的,毫不猶豫地說:“我想當消防員,像奧特曼一樣,保護大家。”
馬小馬又問:“當消防員可是很辛苦的,會有危險,甚至可能會受傷,你不怕嗎?”
趙子龍堅定地搖了搖頭:“不怕,我想幫助別人,像叔叔你一樣。”
馬小馬被趙子龍的話深深打動,他決定幫助趙子龍離自己的夢想更近一步。
2022年1月17日,馬小馬聯系了太原市消防救援支隊,帶著趙子龍來到了消防隊。
當趙子龍第一次看到那高大威武的消防車時,他的眼睛瞪得大大的,滿是驚嘆:“哇,這么大的消防車,我從來沒見過!”
消防員叔叔熱情地接待了他們,耐心地向趙子龍介紹消防車和各種消防設備的功能用途,還給他講解日常消防知識。
為了滿足趙子龍的夢想,消防員叔叔特意為他準備了一套消防戰斗服和頭盔。
當趙子龍穿上戰斗服、戴上頭盔的那一刻,他的臉上洋溢著自豪和喜悅的笑容,仿佛自己已經成為了一名真正的消防員。
他跟著消防員叔叔一起跑步、操作消防設備,體驗消防員的日常工作,還乘坐了消防云梯車。
站在云梯車上,俯瞰著城市的景色,趙子龍的心中充滿了對未來的憧憬。
消防員叔叔問趙子龍:“子龍,你為什么這么想當一名消防員呢?”
趙子龍認真地說:“當消防員可以滅火救人,我想幫助別人。而且,說不定我去滅火的時候,媽媽會在電視上看到我,她就會知道我過得很好,會回來找我。”
聽到趙子龍的話,消防員叔叔的心中一陣酸楚,他輕輕地抱住趙子龍,說:“子龍,你一定會實現自己的夢想,媽媽也一定會為你感到驕傲的。”
05
2023年1月,馬小馬輕聲地問趙子龍:“你現在是想你爸還是想你媽?”
趙子龍盯著地面,沉默了好一會兒才說:“7歲之前是想我媽也想我爸,現在我又是恨起我媽來了,想我爸了!”
馬小馬疑惑地問:“為什么?”
趙子龍聲音有些發悶:“她連一分撫養費都不出。這么多年,一次都沒來看過我。”
馬小馬又問:“你怨不怨她?”
趙子龍抬起頭,眼中有淚光閃爍:“怨”。
馬小馬輕輕撫摸著趙子龍的頭說:“每個人都有每個人的選擇,不管媽媽因為什么原因走的,沒有一個媽媽不愛孩子的。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苦衷,嘗試著去理解她,她可以是一個稱職的媽媽,但你不要成為不稱職的兒子,不要帶著恨去生活,帶著恨對你也是一種煎熬一種折磨。”
趙子龍似懂非懂地點了點頭,將頭靠在了馬小馬肩上。
2023年7月,一束光舉辦了一期夏令營。
一位美女志愿者負責照顧趙子龍,她的無微不至,漸漸打開了趙子龍封閉已久的內心,情不自禁地喊了一聲“媽媽”。
美女志愿者又驚又喜,輕聲問他:“你為什么會喊我媽媽?”
趙子龍用手背抹了把眼淚:“你像媽媽一樣照顧我,讓我想起了媽媽”。
志愿者接著問:“那你知道今天會有一個臨時媽媽來照顧你嗎?”
趙子龍搖搖頭:“不知道,我以為夏令營只有我一個人,我早就習慣了沒有媽媽”,說著,眼淚又大顆大顆地滾落。
志愿者繼續問:“子龍,你哭過嗎?”
趙子龍哽咽著說:“沒有,這是我第一次哭。我剛生下來時,媽媽就拋棄了我,我不記得媽媽做過什么,這一次我感受到了母愛。” 說完,他再也控制不住,哭出了聲音。
美女志愿者也含著眼淚把趙子龍摟在懷里,輕輕撫摸著他的頭,為他拭去眼淚。
這一刻,白居易詩中 “母別子,子別母,白日無光哭聲苦” 的哀愁,似乎在溫暖中漸漸消散 ,但趙子龍凝視遠方的眼神里,依然飽含著對母親無盡的思念。
06
2023年,為了讓趙子龍能夠接受更好的教育,在征得奶奶的同意后,馬小馬決定將趙子龍接到太原一所小學就讀。
在馬小馬和眾多愛心人士的關愛下,趙子龍從一個自卑內向的孩子,逐漸成長為一個陽光開朗、自信堅強的少年。
莫泊桑曾說:“生活不可能像你想象得那么好,但也不會像你想象得那么糟。人的脆弱和堅強都超乎自己的想象。”
趙子龍在生活的磨礪中,正以超乎年齡的堅強,走向充滿希望的未來,而馬小馬,就是那個在黑暗中為他遞來光的引路人。
馬小馬曾說:““公益的核心不是幫助多少人,而是影響多少人。”
從呂梁隧道到太原校園,從撿廢品的男孩到喊出 “我想當消防員” 的少年,他用一束光的溫度,讓一個孩子相信:即使生于塵埃,也能活成照亮別人的星星。
德國哲學家卡爾·雅斯貝爾斯曾說:“教育的本質意味著,一棵樹搖動另一棵樹,一朵云推動另一朵云,一個靈魂喚醒另一個靈魂。”
馬小馬以自己的行動,踐行著公益的力量,喚醒了趙子龍對生活的希望,也喚醒了無數人心中那份對善良與美好的向往。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