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超”之所以大火,因為是為了家鄉(xiāng)而戰(zhàn)。
愛家鄉(xiāng),從記住并知曉家鄉(xiāng)地名的更迭與演變開始……
中華文明源遠(yuǎn)流長,尤其具體地體現(xiàn)在各地的地名中。
而地名的修改,也是朝代變遷、社會發(fā)展變化的必然結(jié)果。
地名,是保護我們的精神家園。
然而,不得不說,有些地名改得真是不倫不類!
地名,往小了說是鄉(xiāng)愁,往大了說則是人類歷史長河中的璀璨的印跡,是重要的文化遺產(chǎn)。
各地地名更名涉及政治、經(jīng)濟、歷史、地理、語言文字的發(fā)展變化,涉及到人們生活和社會交往,一般是不宜輕易更動的,當(dāng)然更不宜把一地之名改得越來越糟糕,改得不知所云,改得讓人哭笑不得。
更改地名是一件非常十分嚴(yán)肅的事情。
然而,令人痛心的是,由于更改地名,把文化改沒了,把內(nèi)涵改俗了,把意義改混了,把歷史改變味了……
也許你看完才知道,原來你家鄉(xiāng)在沒改名之前,這么有風(fēng)韻!
淮陰——淮安
身為江蘇人,至今繞不清淮安和淮陰。
這兩個名詞,在市、縣、區(qū)三種建制之間反復(fù)橫跳,頻次之高、密度之大,讓人產(chǎn)生“密集恐懼癥”。
很少有城市像淮安那樣,歷史建制那么復(fù)雜,一會淮陰,一會淮安,還夾著一個清江,稍不留神就把自己繞暈了。
如果你不暈,那歷史先被繞暈了。
沒有最繞,只有更繞。難道更名就是為了繞舌嗎?
淮陰侯韓信者,淮陰人也。
李白有詩云:淮陰市井笑韓信。淮陰,是韓信從被人人恥笑的懦夫,一飛沖天,成為天下第一戰(zhàn)神的起始點。
撇開遠(yuǎn)古以來的變遷,清朝時的淮安,商業(yè)非常繁榮。民國時,因河北有一個清河縣,為防兩名弄混,就把淮安府的清河縣更名為淮陰縣。
如果不改回淮陰縣,淮安市的歷史建置并不太復(fù)雜。清河縣改為淮陰縣,問題就來了。
1937年,為避倭鋒,江蘇省治遷到淮陰縣(原清河縣)。1945年,又把淮陰改回清江。市區(qū)稱清河市,郊區(qū)依然稱淮陰縣。解放后,淮陰和淮安合并,稱為兩淮市,市區(qū)還在清江浦,郊區(qū)為淮陰縣。
繞人的又來了。1951年初,把兩淮市市區(qū)劃出,設(shè)清江市,淮陰縣治也進行搬遷。1958年,淮陰縣和清江市又合并,稱為淮陰市(地級)。1983年,撤銷原來的淮陰地區(qū),設(shè)地級的淮陰市,下轄淮陰縣。
在1988年,淮安縣改為淮安市(縣級),隸屬于地級的淮陰市。
2001年是一個重大的轉(zhuǎn)折。地級的淮陰市更為淮安市(地級),淮陰縣更名為淮陰區(qū)。原來的淮陰市淮安市(縣級)更為楚州區(qū)。2012年1月,楚州區(qū)撤銷,又恢復(fù)淮安區(qū)。2016年,地級淮安市的清河區(qū)和清浦區(qū)合并為清江浦區(qū)。
現(xiàn)在的地級淮安市,轄四個區(qū):淮陰區(qū)、淮安區(qū)、清江浦區(qū)、洪澤區(qū)。
……你是否已經(jīng)暈倒?
“淮安”,意為淮河安瀾;淮陰,意為淮河之陰,即淮河南畔。語義非常淺顯,用作地名,又何必非要為難眾生?
取個地名,如此反復(fù)橫跳,確實考驗人類的智商。
徽州——黃山
有人說,這樣改是為了提升旅游資源的檔次。
“一生癡絕處,無夢到徽州”。黃山,這是真的要讓人無夢嗎?
徽州是叱咤中國商界500年的徽商故里,有著“無徽不成鎮(zhèn)”“徽商遍天下”的說法。還是徽文化的重要發(fā)祥地,徽派建筑、徽派四雕、徽派盆景、新安畫派等影響深遠(yuǎn)。
徽劇是京劇的前身,徽菜是中國八大菜系之一。所以徽州二字是徽派各種藝術(shù)形式的凝聚,可謂是博大精深。
如今,這一系列以徽州為代表的文化符號,又要向哪里安放?
我們知道,安徽之名由來自安慶和徽州。
如果,把池州改成九華市,把安慶改成天柱山市,三座大山支撐起安徽。那么,安徽省是不是要改名為安黃省或安山省呢?
崇安——武夷山
以山為城市名,又一個發(fā)展旅游業(yè)的犧牲品,與徽州同病相憐!
汝南——駐馬店
大名鼎鼎的汝南王,原來是駐馬店店長!難道開的是淘寶小店……
如今,汝南為駐馬店市下轄縣。
這可能是改名改得最坑的,沒有之一!
這里,曾經(jīng)是“四世三公”袁紹的故鄉(xiāng)。
袁紹:“吾乃駐馬店四世三公的袁家公子……”
再有:
瑯琊——臨沂(諸葛孔明臥龍的故鄉(xiāng))
九原——包頭(呂布呂奉先的故鄉(xiāng))
常山——石家莊(趙云趙子龍的故鄉(xiāng))
幽州——保定(張飛張翼德的故鄉(xiāng))
以上幾位,不期而遇,開始自我介紹(不妨腦補一下)——
“俺乃包頭呂布!爾等何人?”
“大家好,我是趙云,石家莊的。”
“大家好,我是張飛,保定的。”
“大家好,我是諸葛亮,臨沂的。”
我是三里店的魏延!
我是運城的關(guān)羽!
我乃蘇州的陸遜!
我是朔州的張文遠(yuǎn)!
我是商丘的典韋!
哇呀呀呀……
你們都給俺靠邊,
俺是西雙版納的孟獲!
畫風(fēng)不堪……就此打住。
蘭陵——棗莊
蘭陵這是跟誰結(jié)下了多大的怨仇?畫風(fēng)怎么也不該這么變吧?
英俊的蘭陵王也改稱棗莊王了
還有那出著名的歌舞戲——棗莊王入陣曲?
“棗莊美酒郁金香”
“棗莊美酒夜光杯”
“棗莊笑笑生”……
廬州——合肥
“廬州月光灑心上”:籠罩著月光的廬州,也是包拯、李鴻章等人的故里。
現(xiàn)在,請各位大聲誦讀三遍:“合肥月光灑心上”……
這月光得有多胖多臃腫啊!
那么,廬州才子搖身一變成了合肥才子,當(dāng)然還有:“我是合肥包拯……”
還記得合肥那句響當(dāng)當(dāng)?shù)穆糜慰谔枂幔?/p>
“兩個胖胖歡迎你!”請問你,這是太迫不及待地勇于自黑了吧?
瑯邪郡——沂南縣
這里是諸葛亮的家鄉(xiāng)。
不知神機妙算的諸葛先生,當(dāng)年是否算出:若干年后,自己家鄉(xiāng)的新名字?
長安——西安
絲綢之路的起點,長安,“長治久安”,多么完美的名字!與雅典,羅馬,開羅并稱為"世界四大文明古都",
買花載酒入長安
長安一片月,萬戶搗衣聲
同心一人去,坐覺長安空
長相思,在長安……
天下多少人的繁華的大唐夢,從“長安”兩個字延伸出去。
真正讓"西安"這一名稱搬上歷史舞臺的是朱元璋。明太祖洪武二年(1369年)三月,大將軍徐達進兵奉元路后,改奉元路為西安府,西安名稱即是由此而來。
想當(dāng)年大唐的鼎盛,就此零落成了西安。
西安,有什么來著?哦,西安肉夾饃來了!
而有些地名的更改,其實說不上哪兒好、哪兒不好,只是,總讓人覺得悵然若失……
渝州——重慶
“思君不見下渝州”的渝州,改叫重慶。
喜慶的味道濃了,更有感的似乎還是前者。
平陽/堯都——臨汾
說起平陽,稍有歷史常識的都知道,這里是漢武帝皇后衛(wèi)子夫、大司馬衛(wèi)青、將軍霍去病的家鄉(xiāng),漢武帝的姐姐因嫁于平陽侯故稱平陽公主。
后來改了,叫臨汾了……再不濟,你叫堯都也成呀!
河?xùn)|——運城
“柳河?xùn)|”沒了,“柳運城”來也。
云中——大同
“幽云十六州”,里面的云就是指“云中”。
現(xiàn)在叫大同,天下大同。大同加油吧!
“幽云十六州”已經(jīng)是“幽大十六州”。
東甌——永嘉——溫州
歷史上永嘉以文揚名:永嘉太守謝靈運。
沔陽——仙桃
沔陽,古代兵家必爭之地,也是古代的“云夢澤”,著名的水鄉(xiāng)濕地。1986年,悄悄地變成了“仙桃市”。
是因為這里盛產(chǎn)桃子嗎?其實仙桃不產(chǎn)桃,而是因為當(dāng)?shù)匾粋€三角洲狀如桃子。哈哈,想不到吧?
廬陵——吉安
“廬陵歐陽修”的廬陵,這里也是文天祥的故鄉(xiāng)。
改名吉安,吉祥平安。取意真的很好,不過,是不是太土了些?
網(wǎng)友:“土得扔地上都能揚起二兩灰”。
廣陵——揚州
其實揚州之名也很好聽,一曲廣陵天下知!廣陵是不是更酷炫?
本人還是傾向于揚州,畢竟揚州之大,曾轄浙北及當(dāng)今南京等地。
當(dāng)涂——馬鞍山
李白仙逝于當(dāng)涂。“當(dāng)涂李白墓”現(xiàn)在是“馬鞍山李白墓……
會稽——紹興
紹興當(dāng)然也不錯,可是王羲之和《蘭亭集序》的名頭太大太響,”紹興“二字能洆蓋得了嗎?
月港——漳州
月亮之港,是不是月港更給人一種詩意的感覺?
夷陵——宜昌
“山至此而夷,水至此而陵”,夷陵由此得名。
宜昌,是取義于”宜于昌盛“嗎?
三國時期劉備發(fā)動的夷陵之戰(zhàn),可更名為“宜昌之戰(zhàn)”了。
葭縣——佳縣
“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據(jù)說是擔(dān)心人們不識“葭”!
“葭”與“佳”,哪個更有文化,更有意境?請選擇……
鄠縣——戶縣
也是為了字好認(rèn)好寫,“鄠”變?yōu)椤皯簟薄V皇恰皯簟边@個字,意義也過于單一了吧。
鄜州——富縣
還記得“今夜鄜州月”?現(xiàn)在是“今夜富縣月”。
盩厔——周至
古文中的“盩厔”:山環(huán)曰盩,水曲曰厔。山環(huán)水繞,是為盩厔。
此地名,顯然是由于山有水而得。
周至是個什么來頭?是取自“什么都來”“無微不至”的意思嗎?
建寧/櫧洲——株洲
三國時期,孫權(quán)在此設(shè)建寧縣,意喻“建安寧邊境”。
又被稱為“櫧洲”,則是因此處沙洲頗多、櫧樹繁茂。
改名“株州”?是為了好讀還是好寫?
株這個量詞,也有典故“守株待兔”。不過,那個株的意思是“樹樁子”!
漾泉——陽泉
漾泉,古時因“有泉五處,終年涌漾,澤潤一方,故稱漾泉”。
陽泉,泉還是原來的泉,陽從何來?
長平——高平
長平,歷史上一場著名戰(zhàn)役的發(fā)生地。《史記》載,白起在此坑殺四十萬趙軍。
長平現(xiàn)在叫“高平市”了。長平之戰(zhàn),變身為“高平之戰(zhàn)”。難道古時此地又長又平,滄海桑田,因地殼運動,此處已變得又高又平了嗎?
雖然原來的地名不見得很好,可是把“長”改“高”就好了嗎?不見得吧!
澶淵——濮陽
襄公十二年,晉齊諸侯會盟的地方,也是宋遼澶淵之盟的地方。
廣濟——武穴
廣濟天下,多霸氣!為什么要改成武穴?武而有穴,這個名字難道是從天外飛來的?
襄陽——襄樊——襄陽
歷史名城襄陽,變成襄樊,是因為襄陽和樊城合并。
終于又改回來啦!可喜可賀,因為,襄陽的歷史感也同時改回來了。
江陵——荊州
“千里江陵一日還”,大名鼎鼎的七省通衢,那是一筆多么浩渺的無形資產(chǎn)!
荊州,讓人想到三國:劉備借荊州——有借無還。
武陵——常德
陶淵明的《桃花源記》,中學(xué)時都背誦過吧,長大以后又向往過吧?
而常德,與“桃花源”的距離突然拉得很遠(yuǎn)很遠(yuǎn)!
潯陽——九江
“潯陽江頭夜送客”,一個詩人和一個琵琶女的相遇:“同是天涯淪落人”。
如果白居易活在當(dāng)下,當(dāng)他寫下一句“九江江頭夜送客”,估計得推敲數(shù)月,而佳句難得。
朝歌——淇縣
朝歌,商朝的首都,擁有3000多年的古都史。
也是荊軻的故鄉(xiāng),但朝歌這個古典韻致的名字已經(jīng)被更改了多年。
每朝高歌,多么詩意的名字啊。
淇縣?可惜!
陳倉/鳳翔——寶雞
明修棧道,暗度陳倉——暗度“寶雞”?
這是大晚上偷雞的節(jié)奏嗎?
還有——
杭州古稱臨安
臨汾古稱平陽
淮安古稱楚州
泰州古稱海陵
阜陽古稱穎州
奉天/盛京——沈陽
奉天,盛京,這兩個名字都不是不一般的霸氣!
現(xiàn)在叫沈陽。網(wǎng)友評:
泯然眾城矣!直接把高帥富,一巴掌拍成矮窮挫的感覺……
宣武區(qū)、崇文區(qū)——西城區(qū)、東城區(qū)
北京這兩個區(qū),文武全齊了。而宣武、崇文,更體現(xiàn)了儒家思想的精粹。
而當(dāng)年裁撤合并之時,眾多老北京人和網(wǎng)民表示不同意,可終于還是改了。
如此歷史底蘊深厚的兩個名字,就此成了歷史。
“不宣武,不崇文,只剩東西。”網(wǎng)友戲稱。
而北京的名稱,更是經(jīng)歷了多次更改:
燕京→薊縣→幽州→圣都→大興→中都→大都→順天府→北平→北京
當(dāng)然,也有改名非常成功的城市:名字一改,世界聞名!
大庸——張家界
1994年才更名為張家界。美麗的景色、著名的景區(qū)吸引了眾多游客,也帶動了張家界的發(fā)展。黃龍洞、天門山、寶峰湖等等,皆是值得一游的地方。
中甸——香格里拉
中甸縣自2001年改名為香格里拉之后,歷史悠久、自然風(fēng)光秀麗的香格里拉,游客的接待量便突破上千萬,人們提起香格里拉,似乎便能看見那碧天草地,山峰湖泊,不知是多少人的向往。
南坪——九寨溝
“九寨歸來不看水”,我國著名的風(fēng)景旅游區(qū),以美景而聞名中外,原名南坪縣,1998年更名。
這里就像是遺落在人間的仙境一樣,山美水美風(fēng)光美。
旅大——大連
在100多年前,大連還只是海邊的一個小漁村,后經(jīng)發(fā)展,被命名為旅大市。
1981年,旅大市被國務(wù)院批準(zhǔn)改稱為大連市,并沿用至今。時至今日,大連早已名揚海內(nèi)外,吸引眾多中外游客前來觀光旅行。
但是,一地之名,輕易不可變更。如果改名,則必須改得更好,否則,只能讓人痛心疾首,“哭瞎了眼睛”!
好了,又一幕大戲開演——
我是揚州的鄭板橋!
我是株洲的左宗棠!
我是合肥的包拯!
我是吉安的歐陽修!
我乃棗莊高長恭!
我們是南京十二釵!
你們都邊兒呆著去,
我們是臨汾衛(wèi)子夫、衛(wèi)青、霍去病是也!
王朗:老夫乃山東郯城……
話音未落,諸葛亮怒斥:
世間竟有如此厚顏無恥之人!
眾皆沉默……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