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覃在昨天發(fā)布了《初次起義失敗,全家受牽連,孫中山滿懷歉意,哥哥孫眉卻反常叫好》一文到“覃仕勇說史”上,文中講到:廣州起義失敗后,孫中山前往檀香山,投靠自己的哥哥孫眉避難去也。
到了檀香山,孫中山一呆就是好幾個月。
但總這么呆著畢竟不是事。
他心存革命大業(yè),決定周游世界,爭取華僑對中國革命的支持。
周游的第一站,他選在了華僑最多的美國大陸。
6月18日,船到舊金山,上岸后,只要遇到華僑,他都積極鼓吹反清革命。
可惜的是,很多華僑背井離鄉(xiāng),過慣了顛沛流離的艱辛生活,自顧不暇,對祖國的榮衰已經(jīng)看淡,淡漠置之。
即孫中山的革命宣傳并沒有得到積極響應。
偶有歡迎革命者,每埠也就數(shù)人或十余人而已。
這可真是應者寥寥。
此外,有不少人把孫中山視為亂臣賊子,說他的所作所為“大逆不道”,當誅九族。
漸漸地,孫中山察覺出了自己所處的危險,遂乘白星輪船公司“麥竭斯”號前往英國,于9月30日在利物浦上岸。
老覃在今年春節(jié)期間發(fā)布過《在倫敦被擒,外界傳得驚險離奇,孫中山本人自述,讓人啞然失笑》一文,文中講到,孫中山在美國活動時,清廷一直監(jiān)視著他的行蹤。
孫中山到了倫敦,清廷駐英公使也同樣派人每天對孫中山進行嚴密盯梢。
孫中山對此一無所知,10月4日,他竟然自投羅網(wǎng),進入了中國駐英使館的館內,束手就擒。
一開始,參贊馬格里只是把孫中山軟禁在一個房子里,宣布:“不作犯人看待,只不許出門,如要看書均可取來。”
馬格里也知道,在英國境內擅自抓人是違反大英法律的,所以,他以要運一個“瘋子”回國為掩護,去聯(lián)系輪船公司。
孫中山趕緊抓緊時間,開始自救。
因為他的處境屬于“軟禁”,生活上需要有人照顧。
馬格里安排了一個名叫柯爾的小奴仆來給他送吃的、用的。
那么,當柯爾第二天一早進來生火爐、送洗臉水時,孫中山便悄悄地給他遞過一張便條,請求他捎給自己的英國老師康德黎,或者孟生。
柯爾無情地拒絕了。
孫中山求生心切,不由分說地把紙條塞進他手里,說:“如果你不能帶去給康德黎和孟生,那就把它放在大街上。”
柯爾狠狠地瞪了他一眼,轉而把紙條拿去交給了馬格里。
孫中山因此受到了馬格里的訓斥和奚落。
10月15日,孫中山改變了思路,他向柯爾表明了自己基督徒的身份,說自己是想要改革社會基督徒,結果遭到了中國皇帝的追殺。
不得不說,孫中山的口才是一流的。
很快,柯爾就被打動了。
但他只是一個身份低微而低賤的奴仆,他不想因為幫助孫中山連累到自己。
為此,他去和使館的女管家霍維夫人做了一番商討。
霍維夫人是個心地善良的人,她說:“這是一個對眾生博愛的革命者,如果我是你,我一定會幫助他脫困的?!?/p>
霍維夫人的話,讓柯爾幫在一念之間堅定下了幫助孫中山的決心。
接下來,他把孫中山的求救信及時地交到了康德黎的手里。
老覃在《在倫敦被擒,外界傳得驚險離奇,孫中山本人自述,讓人啞然失笑》一文中說了,康德黎知道了孫中山的下落,奔走于倫敦各有關部門,利用各大媒體,將孫中山蒙難事件包裝成了一樁 “轟動國際的綁架案”,孫中山很快就成為了國際名人。
許許多多同情中國革命的倫敦市民堵在中國駐英公使館門口,高呼“人權”,要求無條件釋放孫中山。
最終,中國駐英公使館招架不住,被迫釋放了孫中山。
孫中山借此機會,不斷發(fā)表演講,大談革命,從而一躍而為“漢族中之杰出者”、“歷史中之重大人物”。
孫中山后來在《倫敦蒙難記》中也自承說:自己能蛻變?yōu)槭澜缂壍母锩?,“使姓名喧騰于英國之口”,全在小奴仆柯爾的一念之間。
他的英文版《倫敦蒙難記》在1897年1月寫成,先后在英國首都倫敦和英格蘭西南的近海城市波里斯托爾出版發(fā)行。
他沒有忘記柯爾這位救命恩人,把得來的稿費送了好幾百英鎊給柯爾。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