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國民黨高級將領之一,傅作義將軍的實力不容小覷。要論起他最著名的歷史事件,當屬1949年和平解放北平。可如果沒有一個人的出現,和平解放北平或許不會如此順利。
此人勸說了傅作義,讓他改變了想法,最終讓他選擇了共產黨。這個人正是傅作義的女兒——傅冬菊。
她究竟是如何說服傅作義的呢?為什么作為解放北平的關鍵性人物,傅冬菊卻少有人知,建國之后她又去了哪里呢?
父女倆走向對立面
作為傅作義的愛女,傅冬菊從小深受父親的寵愛,傅作義恨不得將天上的月亮都摘下來給她。這也就能解釋,為什么傅作義會如此聽勸的原因。
當然除了這一層關系之外,主要還是傅冬菊成年后的經歷讓傅作義刮目相看。因此才會傅冬菊一勸,他就能及時作出選擇。談起傅冬菊,傅作義也引以為傲。
1924年傅冬菊在太原出生,作為傅家唯一的女孩,她的出生為這個嚴肅的軍人家庭帶來了生機。
傅作義究竟有多寵愛這個女兒呢?從傅冬菊的名字上也能看出一二,為了給女兒想一個不一樣的名字,傅作義煞費苦心。因為她出生在冬天,所以給她取名冬菊,有著傲雪凌霜的寓意,而傅冬菊的成長也確實如他所預期的那般。
作為國民黨高級將領,傅作義難免與家人聚少離多,因為擔心妻女的安全問題,他將妻女送到重慶。傅冬菊剛懂事,就被父親傅作義送到了重慶教育最為先進的學校之一,育英學校。這所學校是當時革命思想的聚集地之一,傅冬菊在這里開啟了思想啟蒙教育之路。
1937年,傅冬菊因為抗日戰爭爆發只能離開育英學校,尋找新校,而這一次她的新校是南開中學。如果說育英學校是傅冬菊的革命思想啟蒙地,那么南開學校就是傅冬菊踏上革命道路的起始地。
在這里,傅冬菊遇到了一位影響她一生的老師——李慧賢。李慧賢身份可不一般,表面上是一名老師,但實則是一名地下黨員。李慧賢為了引導學生更深刻地認識國家的現狀,有時候會在課堂上講述關于抗日的故事。
每當李慧賢說起抗日相關的故事時,傅冬菊總是聚精會神地傾聽,表現出了極為濃厚的興趣。在李慧賢的影響下,傅冬菊加入了學校的讀書會,并接收到越來越多的時政信息。
與此同時,傅冬菊的內心也產生了深深的疑慮:為什么國民黨統治下的社會如此艱難?
這樣的念頭雖一晃而過,可傅冬菊的內心卻已經發生了動搖。在此期間,傅冬菊利用“傅作義女兒”這層身份,幫助不少共產黨人脫離危機。
1941年底,國共兩黨矛盾越發尖銳,國民黨對地下黨下了最后的殺招,多名黨員被捕。在地下黨員千鈞一發之際,傅冬菊又一次挺身而出,再次利用自己的身份營救共產黨員,她的舉動也得到黨組織的認可。
盡管傅冬菊一再幫助共產黨員,但對于是否要加入共產黨,依然存在矛盾。她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走上革命道路不假,但她既是革命者,也同樣是一位父親的女兒。
礙于這層身份,傅冬菊難以下定決心。直到1942年,她考入西南聯大,中國當時最高的學府之一。在這里,傅冬菊對兩黨有了更加深刻地理解,尤其是共產黨。
在此之前,傅冬菊因為父親的緣故,看待國民黨時總是帶著一層濾鏡。隨著年歲漸長,接觸到越來越多的信息與思想之后,傅冬菊的內心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她意識到只有共產黨才是這個國家的希望,“星星之火原來真的可以燎原”。帶著這樣的認知,1947年傅冬菊選擇加入共產黨,以一名地下黨員的身份助力中國革命事業。
同一年,傅作義身份也發生了變化。抗日戰爭結束后,國民黨和共產黨地位發生了巨大的轉變,蔣介石為抵抗共產黨,做出了新的人事調動,任命傅作義為華北地區的“剿匪總司令”。
所謂的“剿匪總司令”指的是擁有一個地區的軍隊管理、行政管理權限。之所以此時建立原因非常簡單,就是為了對付我軍。蔣介石一共設立了四個地區,傅作義負責的正是華北地區。
傅作義答應和平解放北平
人們只知因為傅作義和平北平解放,卻不知這背后還有一位最大的功臣,正是他的掌上明珠——傅冬菊,事情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當傅冬菊得知父親傅作義成為華北的“剿匪總司令”后,果斷選擇回到父親的身邊。面對許久未見歸來的女兒,傅作義雖滿心歡喜,卻也不敢完全放下戒心。
父女倆多年未見,女兒這些年的行蹤和事,傅作義也是略有耳聞的。即便如此,傅作義還是選擇睜一只眼閉一只眼,而傅冬菊則更不用擔心,作為從小被傅作義當成掌上明珠的她,有和父親叫板的底氣。
當然,這番規勸卻也不如一開始想的那么簡單,畢竟傅作義雖是傅冬菊的父親,但他同樣也是國民黨員,父女倆為此沒少拉扯。一開始傅作義還稍作抵抗,談條件,見父親如此,傅冬菊直言不諱道:
“父親,就當前的客觀軍事實力來看,您可戰也可降。如果您堅持選擇打仗,那么受苦的只會是北平的百姓以及這座古城,但這樣就不是您的初衷了。”
對于女兒的話,傅作義不是沒有想過,但他更擔心他投降之后的結果,因此他依然默不作聲。傅冬菊見傅作義沒有說話,知道他聽進去了,她大概猜到傅作義的顧慮是什么,于是繼續說道:
“如果您是擔心投降后被追責,那完全不用擔心,共產黨是一個非常好的政黨。您只要配合他們和平解放,您就是最大的功臣!”
傅作義依然沒出聲,傅冬菊也沒放棄,繼續勸說。經過幾輪規勸,傅作義的態度逐漸改變,良久后他說:“好,我簽。”最終經過傅冬菊和其他人的共同努力,成功說服傅作義接受了和平協定。
解放北平有功的傅冬菊,建國后擔任什么職務?
1949年1月31日,隨著解放軍進入北平城,這座古老的城市正式迎來解放。然而就在北平群眾歡呼雀躍的時候,其中發揮最大作用的傅冬菊卻默默地退場。本可擔任國家級干部的她,選擇了成為了一名優秀的文藝工作人員,深耕起了新聞媒體行業。
她離開原單位《大公報》,加入了天津的《進步日報》。在這里,傅冬菊的能力得到了最大地發揮。即便已經到達了一定的高度,但傅冬菊依然不滿足停留原地,此后她又先后到了云南、香港等地,尋找更多真實的新聞。
1950年,傅冬菊又一次做出了改變,她選擇回到北京進入新的媒體單位——人民日報社,續寫人生的新階段。2007年7月2日,傅冬菊逝世,享年77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