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題:電動車環保真的靠譜嗎?煤電占比高背后的數據討論
最近網上有人說德國專家質疑電動車比燃油車污染更嚴重,說中國人知不知道這個情況。其實這事兒挺復雜的,電動車在中國賣得越來越好,但發電廠燒煤多,間接排放可能不低。德國有個叫辛恩的經濟學家從多年前就開始說這事,他覺得電動車開起來不排尾氣,但充電用的電很多是燒煤來的。
德國人說,中國有六成電靠燒煤,開電動車每公里可能排放200克二氧化碳,比燃油車還高。不過挪威這種水電多的地方電動車倒是真環保,可中國大部分地方發電方式不同。電廠周邊污染可能會加重,雖然城市空氣好了,但農村電廠附近的人未必受益。
中國2024年賣了1200萬輛電動車,德國專家卻說污染轉移到電廠了。國際機構報告說電動車整體排放還是比燃油車低,但生產電池需要挖礦,污染水源和土壤。電池回收技術在進步,像寧德時代用再生材料能減排不少。
歐洲現在在跟中國電動車較勁,德國大眾電動車賣不動,中國比亞迪價格低,歐洲就加征關稅。歐盟文件顯示中國電池供應鏈占他們一半以上,但德國人擔心依賴太高。法國還限制中國車補貼,說碳排放高是因為燒煤發的電。
電動車重,輪胎和剎車磨損產生的粉塵多,德國教授說這可能比尾氣還厲害。不過特斯拉也在用電池,德國專家沒提這事。中國車企在研發上花的錢多,政府支持也大,全球減排需要共同努力。
網上吵吵鬧鬧的,有人說專家偷換概念,說開車不排尾氣就行,電廠污染是另一個問題。特斯拉車主也這么看。智能充電和車網互動能幫電網穩定,這是新東西。不過電動車確實重,對道路磨損更大,改輪胎材料可能緩解。
德國人質疑部分是因為本土車企壓力大,中國電動車出口歐洲銷量漲了,他們怕被搶生意。歐盟計劃2035年禁售燃油車,印度想2030年只賣電動車,這些政策都是基于減排數據。
中國2028年說要煤電達峰,之后慢慢減少。有些地方建了光伏電站,但替換火力發電需要時間。電池廠在內蒙古,那邊燒煤多,改造需要錢和技術。德國車企在中國合資工廠賺得多,自己轉型卻慢。
有人覺得電動車是趨勢,減排總比不減排好。但也有人說污染轉移不算解決根本問題?,F在數據都在那兒擺著,每個人看法不同,有人支持有人反對。中國論壇上討論熱烈,但主流還是認為電動化得繼續推進。
這事現在還在討論,每個人看法都不一樣,但數據擺在那兒,自己看著辦吧。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