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里,很多學生都會利用假期去打打暑假工,一來可以賺點零花錢,二來也可以鍛煉一下自己。但現在似乎暑假工也比較難找了,即便找到,工資待遇也比較低,奶茶店,托管機構一般一個月兩三千,進廠打螺絲的話一個小時也就十幾塊。
日前,有個女大學生發了個帖子,訴說了自己打暑假工的經歷,看后讓人頗為唏噓。在帖子中,這個廣東女生表示自己暑假在一家工廠打工,14塊錢一個小時,工廠車間37度高溫而且沒有空調,宿舍雖然有空調但四個人擠在不大的密閉空間,又悶又臭,洗澡排隊,上廁所排隊,連衣服都沒地方晾。
在吐槽了一番工價低,環境差之后,女生情緒似乎有些崩了,帖子最后發出吶喊“窮就不要生那么多孩子了”。從女生社交賬號之前發的視頻來看,她家里經濟情況確實不太好,父母生了5個孩子,家里吃低保,自己上大學全靠獎學金和貸款。正因為如此,暑假別的同學又是旅游,又是聚會,她卻來到工廠打螺絲,工價14塊一小時,雖然不算高,也能接受,但是車間沒空調,37 度高溫下干 10 小時,宿舍一股子爛菜葉子味,喘氣都費勁。
在她的這叫賬號里,很少有旅游,聚會之類的圖片或視頻,一款粉底液看上兩年了,到現在也沒舍得買。字里行間滿是 “明明拼盡全力,卻連起點都夠不著” 的無力感,“窮就別生”的吶喊估計也是壓力累積爆發的結果太熬人了。
評論區有人認為這個姑娘不懂事,父母把你養大,供你上大學就很不容易了,還這么多抱怨。她抱怨的也許不是父母的辛苦,而是那種發自內心的自卑,那種“起跑線就差了一大截”的無奈。在大學里,她看到了更多同學的生活狀態,他們不要室友不用為了幾塊錢斤斤計較,偶爾還能出去玩。而她呢?同學約著聚餐得找借口推脫,暑假打工賺的錢,可能還不夠還助學貸款的零頭。
評論區有人說“貧困家庭的家長,往往只能提供一口飯”,這話聽起來挺殘酷,卻也是實情。父母可能覺得 “能讓你上大學就盡了力”,可他們沒意識到,孩子需要的不只是 “活著”,還有 “活得有底氣”—— 不用為了 14 塊錢在高溫車間硬扛,不用因為買不起粉底液在室友面前抬不起頭。
農村有些家長,對于養育子女,思想還停留在 “只要能讓孩子吃飽、長大,就是盡到責任了”。可隨著孩子長大,看到了更大的世界,他們會知道 “活著” 之外,還有 “尊嚴”“機會”“精神富足” 這些東西。家長還停留在 “能養活就行” 的認知里,孩子卻已經在為 “追不上別人” 而痛苦,這才是最扎心的矛盾。
就像這個姑娘,她可能也不是不是恨父母 “窮”,而是恨父母沒明白:養孩子從來不止是 “添雙筷子”,還得給他們 “能抬頭看世界” 的底氣。
當然,一味抱怨解決不了任何問題,這個姑娘算是比較懂事的了,靠助學金、貸款上了大學,暑假再苦也在打工,沒躺平,這就比很多人強了。等她畢業,靠自己的本事找到工作,慢慢站穩腳跟,說不定會回頭想:“那個夏天雖然苦,但沒白熬。”
窮不是原罪,放棄才是。她現在的崩潰,只是成長的陣痛 —— 看清了現實的難,才更知道該往哪使勁。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