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汛以來
四川出現旱澇交替、旱澇急轉現象
洪澇地質災害風險高
7起成功避險避災案例
被應急管理部風險監測和火災 綜合防治司
地震和地質災害救援司
作為典型案例
予以肯定并通報表揚
涉及甘孜州3起
案例詳情如下
案例一
7月4日14時,甘孜藏族自治州地質災害防治指揮部辦公室、瀘定縣氣象局相繼發布紅色、橙色、黃色預警信息。興降鎮接到州、縣兩級預警后,第一時間將災害預警信息發布至鎮應急、防汛、地質災害防治工作群,組織鎮干部抽查預警信息落實情況的同時,指導13個村(社區)136名山洪、地質災害監測員開展巡查,要求密切關注降雨量,嚴格執行“三避讓”“三個緊急撤離”剛性要求,加強隱患點動態監測,做好提前避險轉移準備。
銀廠村大坪組入組路被泥石流掩埋
21時20分,興隆鎮高半山村組普降大雨,致銀廠溝、寨子溝水流明顯上漲。21時30分,銀廠村災害風險隱患信息報送員尹忠才、興隆村災害風險隱患信息報送員孫賢榮巡查時發現,銀廠溝河水量激增、泥沙含量劇升,意識到是泥石流發生的前兆,于是立即上報,并在工作群通知下游村組做好避險準備。興隆鎮接報后,迅速啟動“喊醒叫應”機制,組織對沿河受威脅的94戶288名群眾實施緊急避險轉移。22時3分許,銀廠溝、寨子溝發生泥石流災害,造成銀廠村道路中斷、通村(通戶)公路、供水管道、橋梁、農灌堰等基礎設施嚴重損毀。因預警及時、巡查到位、轉移迅速,無人員傷亡。
案例二
7月2日17時,甘孜藏族自治州發布地質災害氣象風險黃色預警,丹巴縣發布暴雨藍色預警。巴底鎮接到預警后,第一時間將預警信息轉發到鎮防汛工作群,并立即組織值班人員對全鎮66個山洪及地質災害危險區監測員在崗履職情況進行全覆蓋檢查,要求密切關注降雨量,全力做好隱患點動態監測和提前避險轉移等工作。
眾益砂石廠災前情況
22時15分,巴底鎮崍依村災害風險隱患信息報送員何建華巡查時發現,邛山溝溝道內泥沙含量加重、上游出現震動異響,意識到這是泥石流暴發的征兆,于是立即上報,并通知沿河各村做好避險準備。巴底鎮接報后,迅速啟動“喊醒叫應”機制,組織鎮村干部對沿河受威脅的194戶439名群眾緊急避險轉移,并通知下游沿岸鄉鎮做好避險準備。23時30分許,巴底鎮邛山溝發生泥石流災害,泥石流堆積物淹沒至國道交道處,造成交通中斷,眾益砂石廠廠房及附屬房被沖毀、附近通村道路、電線、路燈等基礎設施嚴重損毀,無人員傷亡。
眾益砂石廠災后情況
案例三
6月19日17時,甘孜藏族自治州色達縣氣象局預測大則鄉、亞龍鄉、色柯鎮、洛若鎮等區域 24 小時內降雨量將超25毫米,達暴雨黃色預警標準。17時30分,縣應急指揮中心通過視頻調度亞龍鄉并啟動防災響應,同時在微信群推送預警,標注珠日寺為高風險區。亞龍鄉在接到預警信息后迅速組建6個排查小組,按“三查”要求開展排查工作。20日9時20分,巡查人員白知亞發現珠日寺一處公共用房因長期受雨水侵蝕,墻體出現多處裂縫,部分結構已出現松動跡象,隨時有倒塌風險,于是立即上報縣指揮部。亞龍鄉隨即組織鄉村干部與駐寺干部分成兩組,人員轉移組動員12名僧人沿預定路線撤至寺廟緊急避難點位,物資搬運組在僧人配合下,將價值40余萬元的佛像法器、典籍文物分類打包,運往安置點。10時20分,人員與物資全部轉移完畢。20日11時45分,該處公共用房被雨水沖刷泡軟倒塌。因避險轉移及時,無人員傷亡。
案例四
7月7日,四川省發布暴雨藍色預警,四川省應急管理廳發布防汛防地質災害風險預警提示單,要求落實臨災預警“叫應”機制,切實做好風險防范應對。7日7時,巴中市通江縣氣象局發布暴雨藍色預警,自然資源和水利部門發布地質、山洪災害黃色預警。
8日1時,沙溪鎮突降暴雨,居民熊永德發現后山溪流聲變大,且有異響,立即告知沙溪嘴社區干部,社區接報后立即上報,鎮人大主席馮天才迅速組織社區干部對紫薇花園樓棟居民8戶22人進行避險轉移。2時,全部完成撤離。5時45分,該鎮小時雨強達40毫米:紫薇花園樓棟后側山體出現大面積滑坡,約300立方米,落石、泥漿涌入樓棟,導致底樓墻體受損。由于避險及時,無人員傷亡。
案例五
6月30日8時10分左右,巴中市巴州區回風街道大溪口村6組災害風險隱患信息報送員楊彬雨中巡查時,聽到曹家溝洞子灣后方山體突發異響,并發現坡體樹木有傾倒現象,于是立即上報巴州區回風街道辦事處。回風街道辦事處接報后,黨工委書記吳文杰、辦事處主任吳磊立即帶領辦事處分管領導、公安、應急辦和村干部迅速趕赴現場,按照預案和規劃的轉移路線分兩路挨家挨戶組織動員群眾緊急轉移避險,8時40分,6戶21名受威脅群眾全部轉移至集中安置點。為防止群眾擅自折返,街道黨工委書記吳文杰明確楊彬為集中安置點責任人。區人民政府副區長程灝洲要求對現場采取進一步管控措施,區應急管理局即組織區自然資源和規劃分局、區水利局等單位及地質專家前赴現場研判。
8時50分,發生崩塌落石,形成寬度約9米、高度約10米、厚度約3.5米的凹腔,由于地處陡坡臺緣,致使該處崩塌上下落差達25米,落石約300立方米。因避險轉移及時,無人員傷亡。
案例六
6月30日,巴中市南江縣團結鄉普降暴雨。雨后,團結鄉鄉長吳達立即組織人員開展雨后巡排查工作。16時,團結鄉井田村災害風險隱患信息報送員弋小兵排查時發現,張正書屋后斜坡有變形開裂跡象,于是立即向井田村村委及團結鄉人民政府報告,并馬上組織受威脅2戶3人轉移到附近村民熊從軍家中安置,團結鄉落實弋小兵為轉移責任人,防止群眾返回危險區域。鄉長吳達帶隊攜帶相關應急物資前往做好群眾安置工作。7月1日11時許,張正書屋后斜坡發生局部滑動,滑坡長約30米,寬約20米,土體厚約3米,方量約1800立方米,造成張正書房屋輕微受損。因避險轉移及時,無人員傷亡。
案例七
6月29日,資陽市樂至縣先后發布暴雨黃色預警、地質災害黃色預警,縣防汛抗旱指揮部宣布啟動I級防汛應急響應,縣地質災害防治指揮部要求所有鄉鎮(街道)對地質災害隱患點受威脅群眾全部進行避險轉移。12時,佛星鎮政府發布了暴雨預警信息,要求各村社必須轉移地質災害隱患點受威脅人員。14時30分,永興村村委及鎮政府干部組織人員到地質災害隱患點附近群眾家開展撤離動員工作。19時,成功組織2戶3人轉移,并安置到安全住所。
30日11時30分,災害風險隱患信息報送員唐光軍在2組地質災害隱患點開展雨后核查時發現有少量泥土掉落,立刻聯系村委到現場查看。村委到現場發現是地質災害發生的前兆,立即在周邊拉起警戒帶,安排人員現場值班值守,并要求住在該點位附近的何云剛、何云祥2戶暫緩回家。12時,一塊重達50噸的巖石從山體脫落,造成何云剛、何云祥2戶住房嚴重損毀。因提前轉移,無人員傷亡。
應急管理部風險監測和火災 綜合防治司、地震和地質災害救援司指出,這是7起典型的預警及時、巡查到位、果斷處置的成功避險避災案例。現特對四川省應急管理廳,巴中市應急管理局、甘孜藏族自治州應急管理局、資陽市應急管理局,通江縣應急管理局、瀘定縣應急管理局、丹巴縣應急管理局、巴州區應急管理局、南江縣應急管理局、樂至縣應急管理局、色達縣應急管理局,沙溪鎮、興隆鎮、巴底鎮、回風街道、團結鄉、佛星鎮、亞龍鄉,沙溪嘴社區、銀廠村、崍依村、大溪口村、井田村、永興村、興隆村及熊永德、尹忠才、孫賢榮、何建華、楊彬、弋小兵、唐光軍、白知亞等同志予以通報表揚。
強降雨或連續降雨
易引發山體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災害
災害發生有何前兆?
如何避險自護?
這些知識要牢記
來源:應急管理部
編輯:楊雪
責編:劉睿娟
校對:盧雪英
審核:肖宵
監制:譚榮皓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